信宜玉都风情网

搜索
开启左侧

【系列散文集】孤帆远影

[复制链接]
 楼主| 肖定 发表于 2012-11-2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遭遇尴尬
大概是1983年吧。已是炎夏,一个十分闷热的周末之夜,我在县城路遇同事李乃茂老师。
乃茂人到中年,脸堂黝黑,络腮胡茬,身材敦实,刚提为信宜二中副教导主任,但乍看像个厚道的农民。他以前在乡下中学任教,一年两造农忙季节还是家里的主劳力,进城后老婆孩子农转非才洗脚离田,说他是半个农民也名不离实。只是此时他提着一个人造革手提包,这在当时还是很宝贝的,一般山区农民还用不起。
打过招呼后,他问我准备去哪,我说回学校。他说还早呢,不到八点,逛逛街散散步吧。于是就和他大街小巷散起步来。我们都出身农村,常开玩笑说“未屙净番薯屎”,平时关系融洽,共同话题就多。慨叹人生之艰难,倾吐工作之辛劳,难得周末走到一起,自然走一路侃一路。
县城不大,不觉快兜了一圈,来到了县政府宿舍区附近。乃茂抬腕看看表说,才八点半,不如再去探探才老友。我说也好,你去吧。他说要去一起去,是老R,你忘啦?和你也有点关系的。原来是上届我班上一个学生家长,只知其名未识其人,去认识一下也好。
乃茂边走边介绍,老R如日中天,新近提为大院某重要部门副职。他和老R关系很铁,老婆和R夫人也亲如姊妹。到了宿舍区路口,乃茂在西瓜摊买了只西瓜,将手提包挂在臂上,双手抱着西瓜向宿舍区走去。
看样子确已熟门熟路,乃茂很快带着我来到一栋宿舍的二楼,敲了两下门便推门进屋。客厅不大,摆设不多,两张木沙发几张椅子已显得挤拥。不用介绍,我凭直觉找玻了主人。座间除了老R两口子,还有两位客人。
老R夫人热情招呼请坐,忙着斟茶倒水。乃茂将西瓜放到客厅中央的茶几上,和我在靠厨房门的椅子坐下,随手将他的手提包放到椅脚下靠墙的地上。坐下不到一分钟,两位客人便起身告辞,只和主人打了声招呼便出了门,看样子也是有身份的熟客,不多客套。
从我们两个不速之客进门,到两位客人告辞出门,老R一直坐着没动,也不怎么吭声。我以为一是性格使然,二是他们之间太熟,不大在意。礼我人生,我也不喜欢太多礼节。但客人走后,老R还是拉着脸不说话,我便觉得有点不对劲了。
气氛有点微妙,让人渐生尴尬。R夫人从茶几下拿出一袋荔枝,招呼我们吃。过了一会,老R才慢悠悠地开口,调门不高声音不大,却把我们震得一愣一愣:
“你们来便来了,带什么东西;带个西瓜就带吧,带着个手提包干什么?还把它放在角落里。我知道你的包是空的,什么也没有,你我之间办不办事都不用客套。你知道刚走的两个是谁?就是有名的某某某某,他们可不知道你的包是空的。你们一进门他们就告辞走人了,他们以为我们有什么交易。你们哪,给我背了个只死猫还不知道哩!”
老R的话发聋振聩,使我们尴尬不已。我看看地上的手提包,是校办体育器材厂用边角料做的,学校当作福利第人发了一只。这种人造革质地发硬,提包做工粗糙,值不了几个钱,却方便大家出街入市购物访友。这宝贝今晚会惹出此等麻烦,倒是我们始料不及。
老R喝了口茶,缓了缓语气又说:“不是怨你们讲你们。整天跟学生打交道,你们不知道官场的复杂。跟你们乃茂很熟,才讲你们几句,以后跟人打交道可能会有用。”
确实如此,官场有许多讲究,非我和乃茂之类书生加“卜佬”所能了解。老R一番话说得我们直点头,眼界大开,心悦诚服,逐渐摆脱尴尬,座间气氛开始正常。
乃茂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告辞老R下了楼,他仍然惴惴不安,不知此行会不会给老友增添官场麻烦。他扬了扬手提包说,我从乡下家里带有点番薯出来,今晚装几条送给亲戚。老R讲得确有道理,早知官场如此复杂,不如把它丢在楼梯角再进门。
本来就视官场如畏途,遭遇这次尴尬,我更患上了“官门恐惧症”,至今一直坚持“有事找到办公室,无事不登官家门”,其间有几任领导的家门朝哪开,我确实不知道。
1985年清明后不久,乃茂因病英年辞世。年年清明今又是,纷纷丝雨忆故人。乃茂老师,愿你在另一个世界安宁,不再遭遇人间此类尴尬。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肖定 发表于 2012-11-2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的校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宾客这后半句诗似乎也可倒过来呤:名则有仙。
你看梅柳岗顶高不过百米,长不过千米,却因突立于东江之滨俯瞰着信宜山城而备受宠爱,“梅岗晚眺”入选“信宜新八景”。当年光秃秃的这座小山,如今大树参天,满山披绿,被辟成梅岗公园。山上新建的玉宇宫开设了茶座,引来一批批品茗休闲的“活神仙”。
偶与朋友上山当一回“活神仙”,最令我们谈锋兴奋的不是清香扑鼻的杯中名茶,不是古色古香的玉宇新宫,也不是日新月异的城市风景,而是梅岗南麓的信宜第二中学。席间有我原在二中语文科组的同事,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大家先后离开二中,对曾经共同工作过的学校充满怀念之情。
俯瞰二中,已了无当年痕迹。改革开放前夜,二中呱呱坠地,坐落一个山洼,布局成V形;现在已并吞相邻一个山洼,变成W形布局,校园面积倍增,绿树掩映。大多当年的建筑已重建,平房变楼宇,设计新颖,气势恢宏,今非昔比。然而,我们仍然怀念当年的“老二中”,那个物质匮乏而精神富足的校园,那个奋发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精神家园。
从1978年创建到八十年代初,二中逐年汇聚了一批优秀人才,校长德高望重,教师爱岗敬业,队伍兵强马壮。那时县城还不大,生源还不挤,城区中学就两间,学生由重点中学信宜中学录取后,二中几乎实行“兜底”招生,生源质量没有可比性;二中的办学成绩却令人瞩目,具有强烈的可比性。特别是初中部,学科竞赛有时平驾齐驱,有时还力压信中,升信中高中人数也直逼信中初中部,一时舆论哗然,好评如潮,社会威望日高,人气指数飙升。一些上不了信中初中线的考生,常以上二中初中为幸事;个别上了信中初中线的考生,也被家长送进二中就读。普及型的面上中学能有如此教学质量,全凭二中人的一股气,一种“二中精神”。
和衷共济是“二中精神”的核心。二中初创,满目凄凉。校址没有三尺平,校园全靠削山得。我从1979年调进二中时,像掉进了一个黄土的世界,风天黄尘漫天,雨天泥泞遍地。当时还未完成填洼工程,没有运动场,前后楼也未动工兴建,学校建筑面积不足千平方米,只有西山边一排课室和山岗三栋宿舍,全是平房。我最初的宿舍在那排课室的靠山尽头,背后压着二三十米高的新削高坎,晴天怕滚石,雨天怕塌方,雨夜根本不敢合眼睡觉。凡住那排课室间宿舍的同事,都切身体会了何谓“提心吊胆”。但正是这样的环境条件,造就了二中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人际关系。没有住房优劣之争,许多教师拖家带口都住着一间平房;没有奖金高低之论,那时的二中根本没有奖金一说。东家的粥好喝你可以去舀一碗,西家的菜好吃他可以去夹一箸,我至今还回味隔壁老李的“腩肉炖豆炸”。每日黄昏,校园里篮球羽毛球玩得热火朝天;炎夏之夜,门前空地的“大炮会”开得笑语满地,夜深了还会“白粥炒黄豆”,宵夜后接着再聊。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物欲横流,只有精神追求,再苦再累都会付诸一笑。这就是初创时期的信宜二中。
勇于竞争是“二中精神”的精髓。不信二中缺人才,敢与重点试比高。二中创建于高考恢复当年,校际教学质量的竞争势在必行。二中西邻信中,校园原为信中的闲置地,最初出入也要假道信中,初创时期犹如一株幼苗,生长在信中这棵大树的阴影下,综合实力是“蚊与牛比”,竞争颇似“龟兔赛跑”。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二中这只“蚊”和“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那几年,二中狠抓校风。正学风先正教风,以教风带动学风。我曾担任初中语文科组长,是那段岁月的见证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备一桶水,那些年教研活动特别活跃,科组备课特别认真,集体听课特别频繁,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学生中“二中人”的主体之一,调皮捣蛋虽然不少,好学向上却是主流,一些学生勤奋得曾令我这当教师的感动。敢想敢说敢为是二中学生的特点,我在听课时亲耳聆听学生当场纠正老师误读,丝毫不给老师“面子”。天道酬勤,经过三年拼搏,他们中不少人如愿以偿进了重点高中。
伟人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二中在风雨中走过了幼苗期,在“二中精神”的培育下迅速长成了参天大树,曾十多年雄踞信宜学校规模之最,促成了信宜教育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特别是二中作为“初中教学质量优秀中学”,以高起点形成了“初中品牌效应”,一直是面上中学的首选,落榜重点入读二中被认为是“塞翁失马”,事实上许多“塞翁”三年后确实得到了一匹“好马”。2003年,信定教育城横空出世,据说为全国规模之最。成为全市教育的“龙头”,二中与一中、侨中成为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但初中却被甩下了“马车”,二中由完全中学改办成高级中学,痛失其“初中品牌效应”,一种优势教育资源被抛弃,同时消失的还有初中教育竞争的局面。这种教育资源整合中的美中不足,留给“老二中”和许多市民一种深深的遗憾。
星移斗转,人事更迭,初创期后的一批骨干老师先后离开了二中。我是1984年离开二中的,但与二中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儿子在二中出世,在那里蹒跚学步;后来又入读二中初中,踏上成长之路。初中三年,他一直担任团干班干,并连夺三届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荣膺二中“十佳学生”之一。他能在高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学担任学生会干部,并顺利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应该感谢二中给了他正确的人生理念,教导他迈出了人生坚实的第一步。
梅岗满目葱茏,是信宜市民包括“老二中”的汗水浇灌而成;二中枝繁叶茂,是信宜人民特别是历届二中人的心血哺育而成。二十年过去,二中已是物是人非,熟识的面孔寥若晨星。二中的后来人也许干得更漂亮,“二中精神”或许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不变的是我们对二中的一往情深。
因为,我们是二中初创的参与者,我们是“二中精神”的践行者,我们为二中奉献了最美好的人生时光。
因为,如果那是一块处女地,我们曾在那里开垦过;如果那是一片星空,我们在上面闪烁过。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白干 发表于 2012-12-5 22: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定 发表于 2012-11-13 23:52  好少人关注,都没乜动力了。

很少人会对住电脑、手机去睇散文噶(时间充足的人除外)。实体书会多点人睇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肖定 发表于 2012-12-7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肖定 于 2012-12-13 18:44 编辑

《孤帆远影》系列散文之七
萍踪掠影
==================
特殊考试
厦门走笔
捉襟见肘
神秘之门
老K当官
窘迫的接待
望极天涯
浮沉随浪
=========================
特殊考试
那天上班,我翻看文档材料,熟悉单位业务。办公室里各忙各的,安静得有点沉闷,电风扇送出的风声呼呼可闻。王副主任合上他的笔记本,给我下达了一项任务:“阿丁,这几天你搞一下水尾小学的材料。”
我不敢懈怠,当天就赶赴大成。天气炎热,班车破旧,如老牛负重般气喘吁吁地爬上长岗岭。车窗外青山碧野,千峰浪涌,河山壮美,风景如画,我却无心欣赏,脑海里被水尾小学的材料塞得密密实实毫无空隙。
时在1984年7、8月间,我刚放下信宜二中的教本,奉调县府办文教组不久。中考录取刚结束,大成区水尾小学成绩突出,升重点人数排各区第一。适逢准备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大成区委抓中心小学被定为头号典型材料。这是我“从秘”生涯的第一份材料,将给领导第一印象。虽然我有这份自信,但我还是感到了压力:这对我也是一次“中考”。我当秘书资料员是否合格,就看这次考试了。
文教组诞生于当年5月机构改革,组长由县府办王元杰副主任兼任。调入前我与他只有一面之交,大略知道他先从教后从政,是信宜有名的笔杆子;调入后我发现他很有水平有个性,不但思维缜密处理严谨,而且是个地道的“文教通”,许多情况烂熟于肚,许多数据脱口而出,甚至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跟着高水平的领导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可以“近朱者赤”,学到很多东西;但祸福相倚,如果是南郭先生,就休想“滥竽充数”。我一直认为搞文字材料是自己的强项,以前在部队在公社也有过实践,但那充其量是“游击队”,而现在是“正规军”,我能行吗?坐在闷热如罐的班车上,我的心却坠向寒极,忽然间没了自信。
到文教组报到上班后,一次王副主任跟我提起我在二中办作文小报一事,曾令我颇感意外。那份小报只发给我的学生,从来没有对外“发行”过,他是从哪里知道的?当时不好问他,过后明白他能把我调进来,是对我进行过考察的。但毕竟他没有看过我写的公务材料,我对他也不熟悉,不知道自己的文字能力能否达到他的要求,自己的文字风格合不合他的口味,会不会辜负他的期望的信任,成为落荒而逃的南郭先生?从县城到大成二十七公里,一路颠簸一路忐忑。
大成是我的老家,虽然离开十年,还认识些老面孔,也算老马识途,从区委到学校,集体座谈个别了解,搜集材料一路绿灯。大成地处东部山区,环境恶劣条件有限,那几年却名气急升,农民教育有声有色,普通教育更是成效显著,水尾中心小学多年保持较高的升学率,上重点人数一直高挺,区委抓教育确有独到之处,是个值得推广的典型。经过两天全面细致的调查,手头占有资料很丰富。对材料归纳分析过滤取舍后,我心里有了底,增强了“应考”信心。
第二天傍晚,当班车一路欢歌溜下长岗岭时,我已悠然欣赏开车窗外千峰夕照的美景,因为一份调查报告的框架已在脑海里立了起来:在办学思想上形成了“中心”;在科学管理上适应“中心”;在教学质量上突出“中心”。每一部分的材料都很充足,既有全面的统计数据,也有感人的典型事例,观点支撑得很牢固。好比一个厨师,烹饪靓料已经具备,他不会再怀疑自己的手艺。到家后整理一下思路,当晚挑灯夜战,笔头还算顺畅,几乎一气呵成,凌晨完成初稿。
第三天修改清抄,调查报告出笼,自我感觉良好。
第四天上班,朝阳洒满县府大院,办公室明亮洁净。对大院里许多人来说,这一天也许极其普通,只有我的感受与众不同。怀着兴奋而又紧张交织的心情,我把自认为已经满意的“答卷”交到王副主任的桌面,题为《思想明确“中心突出”——大成区委切实抓好中心小学》。
王副主任当即“阅卷”。我则坐在斜对面的办公桌前,继续翻阅出发前摆在桌面的那堆文档材料,“忙着”等待“分数”。“无意中”看看王副主任,那眼镜片后目光锐利专注,国字脸上却褒贬不形于色。办公室一如既往地安静,时间在分分秒秒溜走,我越等心中越没底。
“阅卷”完毕,王副主任却不给“打分”,甚至对我只字不提。兴奋和自信在悄悄地消失,紧张的压抑正慢慢弥上心头,我坐得屁股生刺,浑身燥热,心底发凉。
只见他又翻阅了一遍“试卷”,然后抄起电话,立即召来下属单位的资料员老张和小张,加上和我同时调进的同组小杨,围坐在他的办公桌前开了个小会。我则仍然被晾在一边,眼睛“看着”文档材料,耳朵却捕捉着王副主任的话,每个字音都震得我心头发颤:
“这份是阿丁写的水尾小学的材料,你们三个都看一看。然后根据现有素材,或者重新组织,或者在阿丁的基础上修改,每人拿出一份材料,明天下午四点交给我。”
完了,不合格!我一直悬着的必滑向无底深渊。窗外依然阳光灿烂,我的心境却阴霾密布。
此后一天半,我“若无其事”地翻阅文档,实则心猿意马,苦苦思索着那份“答卷”,从观点到材料,从架构到行文,检讨那些地方写得不当,是否需要推倒重来。但思来索去,结论只有一个:没有其他更佳的方案,我只能写出这个样子。这期间,王副主任仍未提及材料的事,即使办公室只有他和我也只字不提。他不开口,我也不便提及。此时我已陷于一种自信危机和尴尬境地:看来我就这点料子,确实不行的话,也只好由其他高手修改或重写,无需再和我提及。
第五天记得是周末。下午四点,两张准时来到办公室。老张空手而来,说是太忙没时间写,只有小张交上一份材料。坐在我对面的小杨还是埋头苦写,见大家已集中,只好交上半份材料。王副主任看过之后,说:
“你们这样写是不行的,典型材料就要像阿丁这样写。”接着讲起了典型材料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我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一直下坠的心这时才着了地,一直迷朦的心境顿时阳光灿烂。
原来这又是一次“考试”,是王副主任培训资料员的特殊方式。我交郑后他一直不“开鼓”,让我牺牲无数脑细胞,受尽了“精神折磨”,自有他增强“考试”效果的理由。还是老张“老奸巨滑”,看出了王副主任的意图,事后他对我说,:“你写的材料已经写得很好了,别说重写,想改都难。”
多次搬家,好份材料如今我已没了底稿,但提纲还保存在调查笔记里。
有人说王副主任是个“吝啬”赞扬的人,对我却是例外:我发现他是将赞扬变成了信任,很“慷慨”地表现在工作中。是年底,我随他赴福建考察教育,提交了一份颇有分量的考察报告,得到他当面的肯定和赞扬,这在我印象中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记得那份报告长达两万言,保持了我迄今未破、很有可能今生无法再破的一项公务材料写作记录。
论德论才,王副主任完全有能力担任更高领导职务,却一直原地不动。官场的玄机实在太玄,非我等书生所能明白。也许是天生性格使然,也许与人生境遇有关,他平时不苟言笑,话语不多。我和他却有许多共同点,文字材料的思路也很合拍,跟着他有一种踏实感,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可惜翌年春末一纸调令,我便离开了文教组,犹如一叶漂萍,尚未扎根从王副主任那里吸取更多营养,便漂到了世界的另一个角落。
前些年王副主任已经退休,近闻文教组也在机构改革中撤消,聊作本文以资记念。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肖定 发表于 2012-12-13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厦门走笔
厦门是我向往的地方。初识厦门,是在六十年代的课本上;涉足厦门,则是这次福建教育考察之旅。
1984年12月16日,在一片晚霞辉映中,我们踏上了高集海堤。认识这道著名海堤,是在课本插图上。记得那是一幅手绘插图,介绍鹰厦铁路的:浩淼的大海横卧着一道海堤,一列火车吐着长烟疾驰在海堤上。这道风景壮美而遥远,令我这山村少年激动和神往,以至二十年过去,这幅插图还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如今身临其境,眼前景物重合了脑海里的插图,我仿佛年轻了二十岁,心海重泛少年时的激动,而且多了一份感慨:这道海堤放在今天不算什么,再过二十年后更是一项普通工程,但它筑于五十年代中期,那时共和国百废未兴,国力有限,工筑起海堤谈何容易!海堤如一根脐带,使厦门由海岛脱胎为半岛;如一根金丝,把厦门紧系在祖国大陆的怀抱,其政治、经济、军事意义不可估量。
厦门用迹实在太多,我们在业务考察之余尽情地感受她的魅力。第二天,经与市教育局联系安排,我们先前往心仪已久的鼓浪屿,考察福建省重点中学厦门二中。如果说厦门是“海上花园”,那么鼓浪屿就是花园中的花坛。登岛前站在轮渡码头,望见岛上楼宇密布绿树掩映,想象岛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因为那是厦门的一个区,是市区的一部分。登岛后竟没见到一辆车,别说机动车,连自行车也没有!我想这在全国县级市区恐怕独一无二。形成无车岛有先天因素,岛上街道古老而狭窄,不适宜行车,当初规划设计的就是步行街,但关键还是政府管理和居民自觉。岛上数万居民忍受无车带来的不便,也享受这一方没有现代文明污染的净土。全岛风光旖旎,游人如鲫,却热而不闹,秩序井然,没有车辆疾驰,没有喇叭不绝,说话轻声慢语,逛街从容不迫,人们在这里可以获得一种放松。好一个现代文明闹市中的世外桃源!
在厦门的每时每刻,我都仿如走进历史,心头弥漫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千多年开发,数百年建埠,厦门文物众多,古迹处处。考察完厦门二中,我们一行登上了闻名遐迩的日光岩。那里有郑成功纪念馆和龙头山寨,当年郑成功就在这里驻师训练,从这里出发收复台湾。站在日光岩上,鼓浪屿和整个厦门市区尽收眼底,周边海面波光潋滟,帆影点点,一片繁忙,引人遐想。时光倒流三百多年,郑成功数万水师鼓浪屿训练的情景犹在眼前,誓死收复台湾的呐喊犹在耳旁,报国热血仿佛还飞溅在波峰浪尖上。
郑成功将士以铁血书写了国家领土完整的历史,我们却要面对国家尚未统一的现实。第三天,考察双十中学参观厦门大学之后,我们顺路参观了胡里山炮台和白石炮台。古焕台默默地诉说羊抵御外侵的历史,进入视野的却是台海两岸对峙的现状。这一带是当年福建前线的最前沿,是炮击金门的主阵地。我最初知道炮战还是小学课本上,有一篇课文记叙炮战英雄安业民的事迹。在8.23炮战中,强忍烈焰烧灼以身保炮并坚持战斗到胜利,安业民曾烧沸过我们这代人的热血,烈士现在就躺在厦门烈士陵园里。
那场炮战一打就是二十年,这在战争史上不知是否绝无仅有,反正打得海湾日月全无,厦门人的神经都被打得麻木了。我问过一些厦门人当年炮战怕不怕,他们都说打到后来不再怕,照常吃饭睡觉;孩子在炮声中出生长大,照常上学读书。这是麻木后的无奈,炮战旷日持久,牺牲不可避免,影响可想而知。好在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焕战随着新时期的到来而停止。时间渐渐抚平了战争的伤痕,观音山、云顶岩一带已难见当年的炮战痕迹,并日渐成为游览区。天空明净,海水湛蓝,许多游人来此抚今追昔,感受海湾的和平宁静。我走上古炮台上的观光望远镜,将焦距对准对岸的小金门岛,镜头里的山峦近在咫尺,海岸解手可及,旗帜迎风招摇,士兵随意走动,一切都表明那场炮战已经渐渐远去。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我们刚考察完著名的双十中学,去年经省委五位书记拍板,由厦门八中恢复原校名,叶飞、项南等领导还为校庆题了词,这似乎可以理解为一种动态信息。“双十”既是辛亥革命纪念日,也是对岸的国庆日,说明两岸同宗同祖,还有许多共同点,结束两岸对峙也许为期不远。
第四天,在一片晚霞的辉映中,我们再踏上高集海堤,赴海堤北端的集美镇,参观集美学村,考察集美中学。集美镇满眼滨海风光,可谓集“美”之大成,其内核就是集美学村。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师范、财经、水产、航海等中高等院校,学村一应俱全。集美中学规模宏大,校舍全国一流。其极具闽南建筑特色、以石料为主耗时六年建成的气势恢宏的教学大楼,还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羡煞我们这个来自贫困山区的教育考察组。教育兴旺得益于厦门骄子陈嘉庚,和厦门大学一样,集美学村也是陈嘉庚先生创办,老人家的壮举夯实了教育基础,带火了厦门的教育事业,称得上功德无量千秋伟业。离开集美中学,我们一行前往鳌园,凭吊这位著名华侨领袖和教育家,完成在厦门的最后一站考察,然后北上福州,继续我们的考察之旅。
地灵人则杰,人杰地更灵。厦门作为经济特区,目前才刚起步,远没深圳红火。但有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有如此安定的建设环境,有如此雄厚的教育基础,“华厦之门”一定会辉煌起来——汽车启动之际,我默默送上了我的祝福。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闲聊灌水

    闲聊灌水

    板块简介:闲来没事,随便聊聊,聊人生

  • 今日主题: 1/全部主题: 91879
  •  发布规则

      1.论坛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珍惜,在玉都风情网尽可能给予大家最大的自由限度的同时,也敬请大家不要恶意灌水.

      2.适当顾及一下其他会员的感受,同一类型的帖子尽可能发在同一条主题帖内,连续发同一类型超过五条连续的主题帖子,视为恶意灌水,第一次发,予以劝告,第二次恶意再发,示以警告,第三次恶意发将会删除,第四次发将会封闭ID处理,谢谢配合。

      3.尽量不要在一个主题帖内重复回复相同的内容进行恶意灌水或把相同的回复内容在不同主题帖子中回复。违者可能会被酌情作出处理.

      4.请勿发表违反国家四项基本原则,涉及反动反政反党的帖子,以及色情内容和其它违法的内容。

      5.如果您某天发现了自己的帖子或评论抑或回复不见了,如果您某天发现自己被禁言一至数天或永久禁言,请参考以上4条。


      回复小贴士:
      1.类似“顶”、“沙发”之类没有营养的文字,对勤劳贡献的楼主来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反馈信息。

      2.请勿到处挖坑绊人、招贴广告。既占空间让人厌烦,又没人会搭理,于人于己都无利。

     热点图文

     最新动态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7 X 24小时在线客服

    电话:0668-8884681

    手机:13510735541

    客服QQ1:1592772589,客服QQ2:1368203218
    邮件:admin@06681.com
    Copyright © 2018-2022 信宜玉都风情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申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3 技术支持:信宜玉都风情 粤ICP备200496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