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图集模式
信宜-玉都风情网欢迎您的到来,注册后,您将能玩到更多好玩的功能!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本帖最后由 三号 于 2017-5-19 14:29 编辑
茂名网讯 《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一首诗,诗中的句子被广为传唱:“……/只有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多么动人的爱情, 杨裕福和苏淑芳就是这样一对让人羡慕的老伴,他们从“当时年少春衫薄”到暮年形影相随,让我们觉得同甘共苦鹣鲽情深的情感是那么美好。
杨裕福和老伴恩爱如初。
今年90岁的杨裕福和84岁的老伴苏淑芳住在高州石鼓圩人民路三街的一栋陈旧的小楼房里。5月中旬的一个雨天,记者冒雨来到杨裕福老人的家,采访了这对牵手至今已64年的老夫妻。
当时相亲不见面
她却跑去见他
1949年2月,初春的高州城郊外岗峦起伏的山岭上草长莺飞,野花展瓣吐蕊。离高城不远的茂岭杨屋村的22岁的后生仔杨裕福,清早就挑着一担豆饼经山路到高城卖。黄昏时分,当他回到家时,母亲眉眼带笑地对他说:“今天上午,有人来给你说媒哩。”
杨裕福出生于一个贫苦之家,6岁时父亲病逝。其时,比他大10多岁的大哥已结婚,父亲去世不久,大哥大嫂就急着分家,只分到一间猪屋给小裕福和母亲,还有一屁股债也全要他和母亲背负。家里没有田地,小裕福只好去学做豆腐豆饼卖还债。看着邻家的伙伴去上学,小裕福是多么羡慕啊,卖完豆腐时,他也走到私塾窗口旁听。老师见他如此好学,便对他说:“你送些豆饼给我,晚上我教你学字,如何?”小裕福当然求之不得,就这样,把豆饼作为学费,他断断续续跟着老师学了不少字。
杨裕福和老伴上世纪90年代合影。
转眼间,杨裕福已到婚娶年龄,但卖豆腐仍是小本生意,债务都未还清,哪敢想过娶老婆? “我们那么穷,谁家姑娘会……”
“陈大岭村的,姓苏,听说姑娘挺不错。”母亲开心极了。
在解放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天经地义,再说“那姑娘挺不错”,他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杨裕福还未和苏姑娘结婚高州就解放了,他参加了土改队,忙得不亦乐乎。而苏姑娘参加了夜校识字班,起了一个挺美的名字“淑芳”。
1950年3月,苏淑芳到杨屋村附近探望已出嫁的姐姐,姐姐提议说:“我们去裕福家看看吧?”虽然是解放初期,但当时的农村仍然奉行媒妁之言,不见面就举行婚礼了。苏淑芳跟着姐姐到杨裕福家,不禁心慌意乱。
听说杨裕福的未婚妻来了,杨屋村的媳妇和小孩都笑嘻嘻地围拢过来,吱吱喳喳。苏淑芳羞答答地坐着,杨裕福把茶水送到淑芳面前,淑芳没敢抬头,心慌手颤,茶水洒到他的手上。幸好,他不动声色。
这次见面,苏淑芳是满意的,未婚夫斯文质朴,听说现在还是土改队的骨干呢。因为忙于工作,奔走于各个乡镇,杨裕福一直没有时间举行婚礼,他把思念写在信纸上,寄给未婚妻。从相识到结婚,杨裕福一共写了30多封情书给苏淑芳。1953年农历十月初十,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两地分居28年
只为爱坚守
苏淑芳至今记得,结婚当日,她跟着丈夫步行回家,经过一片田野时,丈夫指着一畦番薯地对她说:“这块田是我们家的。”
“哎呀,你们家的田怎么都这么偏?还是瘦田哦。”苏淑芳不无担忧地说。
杨裕福解释说:“我是土改队干部,又是乡长,要把好的田分给别人,把瘦田留给自己,才能让群众满意。”
苏淑芳点点头,媒人说得没错,裕福是一个朴实的人,跟着朴实的人过日子,心里踏实。
1956年,杨裕福调到古丁镇工作,从此与妻子开始分居两地的生活,一分就是近30年。“当时我的工作不停地变换,工作地方也不停地变换,几个月才回家一次,家里全靠妻子。”杨裕福老人说。
婚后,几个孩子相继出生,上有老下有小,还有10多亩田,全赖苏淑芳一个人操劳。养猪养鸡,驶牛犁耙,女人干的家务活苏淑芳干得利索,男人的粗重活她也干得出色。
1967年,苏淑芳怀着第三个孩子时,因为操劳过度且营养不良,她全身浮肿变形,每天以一公斤的体重递增,生命危在旦夕,只好提前让孩子出生。早产的孩子出生后,只哭了两声就夭折了。常年操劳过度,再加上伤心,苏淑芳到河边洗完衣服时,感觉头晕目眩,她坚持洗完一家人的衣服才回家,但在晾衣服时,终于不支晕倒在地……
正在大坡镇工作的杨裕福接到妻子晕倒的消息,连夜赶回家。杨裕福寸步不离地守在妻子身边,但妻子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当苏淑芳再一次清醒时,她用微弱的声音对丈夫说:“月子病是很难治的,除非能请到莫真华医生……”
据苏淑芳老人说,莫真华医生是解放前高州城的名医,而且特别擅长妇科,但她从不肯出诊,无论患者是何人。妻子无法出门,只有请医生上门诊治,为了治好妻子的病,从不愿求人的杨裕福决心要请来莫医生。杨裕福声泪俱下的恳求,终于打动了莫医生,从而将苏淑芳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苏淑芳说,从怀大儿子开始,她的身体就每况愈下,随着年岁的增长,病魔把她折磨得痛苦不堪。杨裕福深感愧对妻子,她是累坏的啊!为了医治妻子的病,他常常向人打听“名医”或“秘方”,后来他听说金塘桂山有一位姓林的“名医”,于是满怀希望带着妻子来到桂山。林医生对苏淑芳一番望闻问切后,肯定地说:“你的病不是心脏病(曾有医生说苏系心脏病),我用三个月药帮你治好。”三个月的诊治,苏淑芳的精神焕然一新,身体一天一天好转在杨裕福的精心照料下苏淑芳彻底战胜了病魔。
老来恩爱如初
每天手牵手
杨裕福老人说:“我们现在很幸福,已是四代同堂了,儿孙孝顺,而且我和老伴结婚至今没有吵过架,一次也没有。”
苏淑芳也在一旁回应:“是呀,他很宽容,总是让着我,我做什么事他都同意,我买什么菜他都说好。”
据周边的邻居说,两位老人让人羡慕,出门总是一起手牵手,唯一有一次,苏淑芳天未亮就起床出门了,老伴还未起床,当时突然停电了,苏淑芳赶忙走回家门口,大声向楼上呼喊:“老杨,停电了,你起床要小心,不要急着下楼梯……”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回忆往事时,杨裕福老人有时很激动,泪花涌现,这时苏淑芳便拍着老伴的手,轻言细语地安慰:“都过去了,想些开心的……”平淡中的一个不经意而又细微的动作,让我们可以看出这对老夫妻的爱情和婚姻是如此的和谐和温馨。
图/文 茂名晚报记者 车杰蓉
来源:茂名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