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图集模式
信宜-玉都风情网欢迎您的到来,注册后,您将能玩到更多好玩的功能!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来源:茂名新闻网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个人养生、长寿等健康问题也日益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良分子,打着“保健”、“养生”、“包治百病”的旗号,利用不少老年人渴望健康,恐惧疾病的心理,以各种保健品为引诱,让许多老年人上当受骗,产生对所谓保健产品的迷信,耽误治疗,不仅财产蒙受损失,个人健康也受到了不小的危害。为了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老人及其家人的重视,记者通过明察暗访、咨询有关专家,试图向民众揭开保健品神秘的面纱。
吴婆婆向记者讲述被骗经过
个案一:
老人病急乱投医
在市场上,许多保健品推销员在丰厚利润的诱惑下,为了达到消费者信任,在推销过程中通常存在夸大药品效果的现象,许多急于求成的老年人消费者常常不幸中招。近日,记者专程来到信宜探访了年过八旬的吴婆婆,吴婆婆就是推销员夸大保健品功效的受害者。吴婆婆穿着整洁,虽然已到仗朝之年,但心态非常年轻,“最近白头发增多了,她还让我带她出去染头发,今天知道你们要来,还特意精心打扮。”吴婆婆的儿子陈先生说起自己的老母亲人老心不老笑得合不拢嘴。说起自己的遭遇,吴婆婆显然觉得不堪回首,“当年我老伴有病瘫痪在床,我着急了就相信了那些人的话。”说起吴婆婆的遭遇,不得不从吴婆婆过世的老伴说起了。
数年前,吴婆婆老伴因为摔倒不幸瘫痪在床,家里花钱动了手术后病情一直得不到好转,精神一天比一天差,到后来还出现神志不清的状况,这让吴婆婆一家十分着急。一天吴婆婆外出散步,遇到一名自称是某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男子,他正在给公园里锻炼身体的老人派发传单,吴婆婆也拿到了一份宣传单张,“宣传单具体内容我不太记得了,反正就是宣传他们的产品如何神奇。”看到吴婆婆对宣传单张深感兴趣,该男子遂上前和吴婆婆套近乎,男子首先礼节性地向吴婆婆表示问候,并大赞吴婆婆长得年轻漂亮有精神,博得吴婆婆的欢心后,男子开始询问吴婆婆的家庭情况以便得知吴婆婆或者她的家人是否需要提供产品服务。本来对老伴现状感到绝望痛苦的吴婆婆看到男子如此关心自己,犹如黑暗中找到明灯,便把老伴的情况详细告诉了男子,男子见状随即向吴婆婆推销自己的产品,“他说他们公司最近新推出一款产品,是专门治疗老人家脑萎缩的,对于像我老伴这种长期瘫痪在床意识不清的患者效果最佳。”吴婆婆当时还是半信半疑,随后男子为了进一步获得吴婆婆信任,告诉她迟点公司会邀请北京知名医学专家在茂名开展医疗讲座,届时公司会派专车接送吴婆婆到茂名听讲座,全程不收取任何费用。见吴婆婆心有所动,男子乘胜追击,表示“产品买不买没关系,去听听也行的,也可以和其他人交流心得。”吴婆婆最终被男子的糖衣炮弹迷惑了。
免费活动为“洗脑”
回家后的吴婆婆心情豁然开朗,还对家人说自己迟点会去茂名参加一个健康讲座,对老伴的病情大有帮助,家里人觉得可疑,问吴婆婆是否会受骗,吴婆婆以“只是去听一听没损失”的理由回应家人,“自从父亲出事之后母亲就一直郁郁寡欢,甚少出门,这次难得她开心要出门,我们就不阻止了。”吴婆婆儿子陈先生为了保证母亲安全,决定亲自送母亲去乘车。在约定乘车点,陈先生见到了那位男子,该男子再三向陈先生保证会好好照顾吴婆婆,“现场停着一辆旅游大巴车,车上坐满了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还有不少熟悉的街坊,我当时看到那么多熟人在,也就放心了。”就这样,吴婆婆和男子坐上了开往茂名的大巴车。
说起这次茂名寻医之旅,吴婆婆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平时坐不了车的,一坐车就晕车,严重时会吐,可这一次我竟然一点事都没有。”来到茂名,男子又展开了新一轮的推销,首先男子请老人家们去喝茶,并给他们送上礼品,在老人家们吃饱喝足之后,邀请他们前往事先准备好的会议厅参加讲座,“听他们说给我们讲座的是北京来的权威专家。”据吴婆婆回忆,当时这名所谓的专家穿着整洁,戴着老花镜,口齿伶俐,一副权威学者的样子,再加上头头是道的医疗知识讲解和专业详细的课件辅助,让人很容易就迷信这名专家的权威,“当时讲座上,专家还向我们罗列了好多成功案例,有图片和视频,感觉好真实,现场好多人都相信了。”虽然吴婆婆还是有那么一点心动,但为了保险起见,她还是持观望态度,之前向她推销产品的男子得知情况也不勉强她购买产品。听完讲座后,男子把吴婆婆又送回了家,可是隔三差五就会联系吴婆婆嘘寒问暖,终于吴婆婆被男子的热忱所打动,在男子的推荐下,她以所谓的尊贵会员价格购买了一台治疗脑萎缩的仪器,“当时男子还亲自送货上门,还借机推销了一些保健品,说机器和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就这样,在男子天花乱坠般的推销下,吴婆婆购买了包括治疗脑萎缩的仪器一台以及保健用品等价值数千元的产品。
“灵丹妙药”变废品
按照男子的指示,吴婆婆每天用买来的仪器给老伴治疗,希望能起到理想功效,老伴能早日康复。可是事与愿违,保健用品基本用完了,仪器也每天坚持使用,但老伴病情不见有任何起色。于是吴婆婆致电该名男子,该男子告诉吴婆婆,可能老伴的病情较为严重,需要继续治疗多几个疗程才能有显著效果。当得知继续治疗需要多花费四千多元时,吴婆婆和家人知道上当受骗了,“我们找过他理论,他说每个人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对于该名男子的回应,吴婆婆一家只能作罢,“当用钱买教训吧。”现在治疗脑萎缩的仪器已经在吴婆婆一家搬家之后丢弃在旧家了,现在已经染尘坏掉了,当初被专家捧上天的“灵丹妙药”如今已经成为丢弃一隅的废品。更加让人觉得讽刺的是,推销仪器的男子也在吴婆婆老伴去世前因病去世了,“推销能医百病产品的人自己却先走了。”说起往事,吴婆婆感到无尽唏嘘,但让吴婆婆一家重新认识到,注重自身健康,爱护身体才是硬道理,比依靠那些灵丹妙药更靠谱。
个案二:
保健品玩起“躲猫猫”
消费者维权无门
社会上不良人士推销的保健品除了夸大治疗功效以外,产品本身的来源就值得消费者怀疑和担忧。
2012年,谭老伯在一次收听午夜广播时听到某医学专家推出了一款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福寿膏,按时按量服用不仅强身健体,去除顽疾,还能增长寿命。随后谭老伯依照电台提供的号码致电该专家,专家表示他们在市区人民南路某药店提供该保健品的销售,但为了方便消费者,专家表示会免费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在听了专家对产品天花乱坠般的吹嘘后,谭老伯被产品的神奇功效所折服,按照专家提议,谭老伯决定先服用一个疗程。过了几天,就有人送货上门,谭老伯花费了5000多远购买了福寿膏一个疗程,可是一个疗程过后谭老伯觉得不仅达不到治疗功效,病情还更加严重了,于是谭老伯致电该专家进行咨询。专家安慰谭老伯不要担心,表示这属于治疗阶段的正常现象,并建议谭老伯多服用两个疗程,于是谭老伯花费了10000多元连续购买了两个疗程回家服用,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谭老伯对此十分生气,通过消委会对其进行投诉。
当消委会工作人员和谭老伯来到福寿膏保健品所在销售处时,该店铺员工对此矢口否认,并表示店铺从未出售过该保健品。消委会工作人员通过对该店铺进行检查也未发现谭老伯购买的保健品,随后谭老伯向消委会工作人员出示了购买保健品的发票,让工作人员感到无奈的事情发生了,发票显示产品购买地在浙江,并不是专家所说的市区人民南的某药店。
“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发票显示地址名称和店铺地址名称不一致,让我们难以为消费者进行维权,除非我们联系浙江当地消委会协助调查,但这样会大大消耗维权成本和时间,对维护消费者权益不利。”消委会工作人员针对谭老伯的案例表示,很有可能是推销保健品的不良分子只是把产品挂名在某药店,其商品却根本没有在该店铺销售的权利,此举是为了骗取消费者的信任,然后采取送货上门的服务,断绝消费者和药店的直接联系,达到瞒骗消费者的目的。
医学专家:
保健品属于食品,不是药品
把保健品当做灵丹妙药,认为保健品有治疗疾病的神奇疗效是许多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一大原因。权威专家在此告诫民众,保健品属于食品,不是药品,达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为了让广大民众清楚认识到保健品的本质,提醒市民注意个人健康,记者采访了茂名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保健专家欧文新。欧主任表示,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越来越注重个人健康问题,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抓住了某些老人家深受“保命”思想影响,对保健产品作用进行夸大宣传,声称包治百病,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进而形成对保健品的迷信,达到牟取消费者金钱的目的。欧主任提醒老年消费者,生老病死属于自然规律,不需要对此过度恐慌,患病应该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正确治疗,而不是迷信保健品所谓的能治百病、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
但保健品是否一无是处?有些人的确用了保健品起到了一定作用,对此欧主任表示食用必须明确保健品的本质,它属于食品,只是起到保健作用,不是药品,人只有在健康和身体情况允许情况下,根据个人需要适当进补,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况且根据不同的个体,保健品所起的作用程度也会不同,例如有的人吃了蛋白粉能起到补充蛋白质,强身健体的作用,但有些人吃了反而引起肠胃不适,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使用保健品,要根据不同人不同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品。因此保健品不能起到能医百病起死回生的作用,最多只是锦上添花,过度食用保健品往往弄巧成拙,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副作用。
欧主任还告诫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平时就要注意个人健康卫生,按时作息和用餐,锻炼身体,形成健康有规律的生活,预防胜于治疗,若生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千万不能迷信保健品的作用,有的患者由于盲从、轻信推销员的说法,患病拒绝就医和用药,导致拖延病情,往往是适得其反。鉴于某些保健品价格昂贵和作用特殊,欧主任认为民众应该量力而行,根据实际情况理智选择保健品,切勿盲目跟风。
市消委会秘书长接受记者采访,向市民支招如何防骗。
消委会:
选择正规药
店购买保健
品有利维权
随后,记者走访了我市消委会,从消委会处记者得知,我市近几年来接到不少消费者关于保健品的投诉个案。消费者大多是老年人,通过对这几年案件的分析,消委会的廖秘书长告诉记者,许多受骗老人都是身患疾病后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许多不良分子为了不引起老人的怀疑,最初只是通过在街头为老年人免费量血压等简单身体检查、开办咨询活动、茶话会等吸引老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骗取了老人的信任,然后请来专业人士进行讲课,为老人进行“洗脑”,通过对产品功效进行夸大宣传,声称使用产品能免去住院治疗的繁琐,方便快捷,从而达到麻痹老人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笼络人心,推销保健品的不良分子会时常带上礼品登门探访老人,让老年人消费者一步步踏入他们预设的陷阱中。
廖秘书长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街头、网络等推销人员,购买保健品必须前往正规药店,索取发票,还需要注意发票内容,检查发票时间、地址、产品名称、价格等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并保留发票、宣传单张、说明书、包装袋等证据,这样更有利于消费者维权。
警方:
多关心老人
防受骗
针对近年来老年人因为保健品问题受骗现象频发,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多关心家里的老年人,多和他们谈心,老年朋友如果遇到困难要及时和家人商量,不要盲目作出决定,避免上当受骗,“我们注意到,一些老年人手上可能就那么几千块,买一件保健产品可能就花了老人全部积蓄,一次上当受骗会让老年人付出沉重代价。”警方告诉记者,曾经接到过许多民众关于类似案件的求助,但往往是无能为力,因为这些不良分子和消费者属于公平合法的钱物交易,虽然存在夸大产品功效的情况,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难以将其进行定罪,“消费者通过交易得到了产品,并没有因为不良分子的误导隐瞒导致财物两空的情况,这种情况很棘手。”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出现,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多关爱身边老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要给不良分子有机可乘。
茂名晚报 记者 成果阳
编辑T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