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玉都风情网欢迎您的到来,注册后,您将能玩到更多好玩的功能!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来源信宜政府网
1949-1978年 1949年10月22日,信宜宣告解放。 1949年11月18日,信宜县人民政府成立。县长张虎,副县长谢树权、杨叙庆。 1950年2月12日,土匪攻入马东乡(今属高州市)人民政府,劫粮5000公斤,干部周月颜等6人在抗击土匪中牺牲。23日,土匪攻打思贺乡人民政府,劫粮1万多公斤,掠取长短枪及物资一批。24日,土匪攻打六承南乡人民政府,劫粮3万多公斤,掠取长短枪40余支和物资一批。 1950年4月12日,信宜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镇隆召开,出席代表220名,内容是清匪反霸,生产度荒,退租退押。 1951年5月,信宜县土地改革委员会成立。是年6月10日,全县组成32个土地改革工作队,队员555人,分3批开展“清匪反霸、退租退押”八字运动。1952年3月,县土地改革试点新民乡(今大坡山、礼圩、樟坡等村)开始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土地。同年,全县先后分3批于8月1日和12月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至1953年4月下旬,完成分配土地工作。1953年5月,进行土地改革复查,颁发土地证。8月,全县土地改革工作全部结束。 1952年5月,信宜县人民政府机关从镇隆迁址东镇。 1953年1月,广海北线信宜至罗定公路动工,1954年竣工通车。 1953年7月1日,信宜按全国统一规定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 1953年,全县消灭天花病。 1954年2月15日~5月上旬,全县进行第一次普选,共选出乡(镇)人民代表6177人,各乡(镇)相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乡(镇)长、副乡(镇)长。 1955年3月20日,信宜县松香厂建成投产。 1955年11月12日,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 1957年5月,全县患流感病27万多人,一些学校因学生患病停课。 1958年2月,开展教育改革试验:儿童6岁入学;中小学十年一贯制;初、高中语文分设汉语课和文学课;每个乡办一间民办中学,每个行政村办一所民办小学,自然村办耕读班。 1958年7月22日,县人委发出通知,从是年8月15日起,16进秤改为10进秤。 1958年9月5日,兴起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运动,撤销乡建制,全县设镇隆、东镇、北界、怀乡、朱砂、白石、合水、古丁等8个人民公社,公社以下实行营连排编制。 1959年,信宜第一钢铁厂建成年产1000吨的水泥生产车间,开创信宜生产水泥的历史。 1963年3月10日,中共信宜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联合指示》,提倡节制生育,同时成立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 1963年冬,怀乡引水工程动工兴建,始由怀乡公社施工,1964年改由县兴办。该工程引黄华江河水,是县内第一宗灌溉、发电综合性的中型北水南调工程,于1973年全部完成。 1965年4月,信宜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是年,白石、大成、洪冠试种药材田七成功,用砂仁种子和竹节育苗首次成功,改变单靠分苗种植的传统繁育方法。 1966年6月25日,中共信宜县委发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9月7日起,铲除国民党的国旗、党徽痕迹,搬掉神庵、神位,更改带封建迷信色彩的校名,全面清理旧书刊,“红卫兵”运动兴起。至12月,“踢开党委闹革命”的“造反兵团”、“造反司令部”、“造反战斗队”等群众组织遍及全县,并冠以“**东思想”、“井冈山”、“风雷动”、“红旗”等名称。各级党政机关受“造反派”冲击,全部瘫痪;领导干部一律“靠边站”;学校秩序混乱。 1968年3月20日,信宜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简称县革委会),同年11月2日,县革委会决定,小学改为五年制,中学改为四年二、二制,取消升留级制度,学生以学习**东著作和工农业基础知识为主,寒暑假及劳动课,安排师生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1966~1968年的高中毕业生,年龄16~25周岁而无固定职业的城镇户口者,全部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 1969年3月上旬,县革委会组织大揪“南路党”,将原在广东南路地区从事革命秘密活动的领导干部、积极分子、堡垒户打成“叛徒”、“特务”,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1970年,全县农村大办合作医疗,推广使用中草药和新针疗法。 1971年9月,信宜玉雕厂建成,开始大批量生产南玉系列工艺品。 1972年11月8日22~23时,受强台风和暴雨袭击,钱排、合水、新宝、平塘、思贺等公社,水位陡增4~8米,崩山数千处,受灾75个大队、1349个生产队,死亡116人,伤59人,毁房屋5255间,毁农田2660公顷,损失稻谷5750吨。 1974年6月,信宜县松香厂扩建工地出土西周铜盉一件,现存广东省博物馆。 1975年1月初,怀乡公社出动1.35万人投入怀乡河改道工程,改直从含沙至中堂6个大队、全长约8公里的怀乡河道。后经自然检验,此举弊多利少。 1977年1月26日,大田顶电视转播台(代号732台)首次转播广东省电视台黑白电视节目。 1978年10月10日,信宜、高州、北流、容县等4县22个公社的一批黄姓群众,聚集北界公社甘棠大队祭扫祖坟,把距离坟墓10~20米的陈屋生产队的猪舍、牛栏和烤烟炉房共12间拆毁。事后,县公安局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这起联宗祭祖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