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玉都风情网

搜索
开启左侧

[转]信宜概况

[复制链接]
围城 发表于 2008-5-31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宜-玉都风情网欢迎您的到来,注册后,您将能玩到更多好玩的功能!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概 况
作者:罗本森
      前言我是地道的信宜人,很愿望把家乡风物向更多的人推介。因此,在工作之余,我搜集及亲临信宜各景点考察,得来资料编写成《信宜旅游》一书。全书分概况、名景风光、名胜古迹、名食特产等四章,共6万多字。现摘录部分章节,抛砖引玉,以更完善该稿。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东南界阳春市,南与高州市相邻,西与西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流县、容县、岑溪市毗邻,北与东北同罗定市接壤,东西长102.7公里,南北宽57.6公里。全市面积3101.7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94人,其中耕地面积25068公顷。占总面积8﹪,是主要的产粮区,山地245749公顷,占总面积的79.2﹪,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区和天然野生植被,原始森林区,村庄、道路、河流、鱼塘、水库面积39353公顷,占总面积的12.7﹪,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行政区域、人口、民族    信宜市辖镇隆镇、水口镇、北界镇、金垌镇、丁堡镇,池洞镇、朱砂镇、怀乡镇、洪冠镇、茶山镇、贵子镇、平塘镇、白石镇、大成镇、钱排镇、合水镇、新宝镇、思贺镇等18个镇及东镇街道办。全市370个村委会、12个居委会,全市总人口120多万人,主要是汉族,占总人口99﹪多。
        历史沿革    信宜历史悠久,据本土登高山及大坪出土的石网坠、石纺轮、石船形砸考证,新石器时代晚期便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信宜秦以前属百越之地,秦平定百越之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百越设桂林、象、南海3郡,信宜地属桂林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信宜地属交趾(后改交州)州史部苍梧郡端溪县,晋永和七年(公元346年)信宜地属广州晋康郡端溪县,南朝梁(502)始在信宜地置梁德郡及梁德县。隶属泷州,隋开皇十八年(598)梁德县改为怀德县。唐武德四年(621)析怀德地置信义、谭峨两县。并在信义县(今镇隆)设南扶州管辖这3个县。武德五年又析怀德地置特亮县,也属南扶州,唐贞观八年(634)南扶州改称窦州,管辖范围不变,隶属岭南道容县都督府。宋开宝五年(972)废怀德、潭峨、特亮3县,其地并入信义县。仍隶属窦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避宋太宗赵光义讳,信义县改信宜县。宋熙宁四年(1071)废窦州信宜归广南西路高州管辖。元朝属海北海南道高州路,明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高州府。明万历五年(1577)罗旁战事后,将信宜之定康、信丰、感化、从善、镇南5个都(今白石、大成、钱排、合水、新宝,平塘、思贺、贵子、旺沙、朱砂、安莪、洪冠、茶山、怀乡等镇)池洞部分、高州之马贵、古丁、深镇及罗定之扶合、加益、棼滨、新乐一带,划给新设的西宁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经朝廷批准,定康、信丰、感化、从善4都重归信宜管辖。沿称旧图,镇南都仍留西宁县。清朝信宜隶属广东省高州府。民国(1912)之后信宜先后属高州军政府、高州绥靖处、高雷道、南路绥靖委员公署、“八属”善后督办公署、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1949年10月22日,信宜县解放先后属广东省南路专区,高雷地区、湛江地区管辖、1958年11月15日,信宜、茂名两县合并为高州县,县治高州城。1961年4月1日,信宜县从高州县分出重设,治所住东镇,原信宜县的古丁公社(含古丁、马贵、深镇3个镇)划归高州县管辖,1983年7月起,信宜隶属茂名市,1995年9月11日,信宜县改称信宜市。
        地理特征   信宜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山地地貌为主,境内崇山峻岭,河溪纵横,海拔高程1000米以上的山岭80座,500米以上的山峰371座,最高点是大田顶,海拔1704米,是粤西第一高峰。最低点是镇隆镇北畔村温屋河尾,海拔47.8米,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1条,河流总长522公里。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7.8万千瓦,河流从中部高山地带南北分流,南入鉴江水系,北入珠江水系。

        自然气候     信宜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雨量丰富,年平均降雨量在1477~1941毫米之间。降雨时空不均,干湿季明显,冬春常旱,夏季易遭水害。市区年平均气温22.3℃,常年最热是7月,平均气温32.9℃,极端最高气温37.4℃,常年最冷是1~2月平均气温11.3℃,极端最低气温0.5℃。

        旅游资源    信宜市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多(含正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主要有大田顶、大雾岭自然保护区、怀乡虎跳、太华山、西江温泉、石印飞瀑、大仁山、天马山、金垌溶洞、马安竹海、尚文水库、石硖梯田、半月岩等名景风光。有登高山、大坪石器遗址、信宜古城址、关塞遗址、铜鼓村壮族村寨遗址、大王洞瑶族斗争遗址及瑶家坪、石屋寨、瑶寨遗址、怀乡起义指挥部遗址、太平天国起义领袖之一的凌十八古居及革命遗址等人文景观。

信宜旧八景
        信宜旧八景形成于明清时代,清光绪十五年《信宜县志》有详细记载,但因时代变迁,大部分无观赏价值。
        1、凤岗春晓   凤岗春晓在镇隆北畔村天后街。山岗高165米,与古县城隔江相望,其形状像展翅的凤凰投饮于江。当年,山上层峦迭翠,绿树凝烟,在万绿丛中,有林夫人亭。春日,凭栏眺望,但见蝶舞花飞,春光如画,江景城貌,给人以“千层树影凝春色,一带溪光动晓烟,凤岗如画城如锦,几度登临未忍还”之感。故称“凤岗春晓”。
         2、龙窖晴烟   龙窑晴烟在水口镇双山村石狗岭。山上有个大石洞,相传有龙伏此,求雨必应,故又名龙山。山峰石壁上,有两个石孔:南面的深5丈,将风则响,称为风窖;北面的深莫测,将雨则润,称为雨窖。该山高783米,因奇峰耸立,轻烟渺渺,故称“龙窖晴烟”。
        3、温泉喷玉   信宜县原有温泉在镇隆古城南门外东、西江汇合处;也就是镇隆圩以北,有几眼地下涌出热泉,泉水清澈,热气腾腾,古人有诗云:风吹乱拂琳琅屑,日照长煎琬佩肪。一点氤氲凝紫气,半天星斗浴沙床。故称“温泉喷玉。”
        4、庞瀑飞珠   庞瀑飞珠在北界镇平山东坑村庞瀑山,山高165米,山上怪石峥嵘,高树笼烟,银瀑飞泻而下,冲击嶙峋怪石,如惊雷挟雨,飞珠溅玉,白光闪闪,因而称“庞瀑飞珠”。
        5、赵山耸翠   在北界镇南山村,山高479米,山形尖圆挺秀,苍翠欲滴,山上有石窝,水深三四米,溪流飞泻,因雨后常出翠云得名。据说宋末元初,南宋大臣陆秀夫抱宋帝赵昺弃硇洲投海后,其宋朝宗室便奔逃匿隐落此山中,因而得名“赵山耸翠”。
       6、马岭超骧   在池洞镇的马鞍山,山高210米,以其挺拔雄奇,形如奔马,前后尖耸,中平如鞍而得名。该山峻险雄伟,怪石奇布,有栩栩如生的马头山,马鞍山,景色秀丽。故称“马岭超骧”
        7、高源云涧   高源云涧在池洞镇与东镇镇交界的大人山,又称云岫山。海拔800多米,山势险峻雄伟,山上林木阴森,芳草碧绿,山顶云遮雾罩,有泉水百道,从烟霭中飞泻而出,下流成涧,泉水清冽,四季不竭,半山腰上建有仲大仁庙和八仙馆、云涧庵,幽静绝寰。故称“高源云涧”。
       8、石洞仙踪   石洞仙踪在镇隆镇俊耀村皓鸾山。山高470多米,上有一洞,洞中有石室、石床,可坐10多人,洞中有石笋如林,清泉仅仅从石间流出至洞外200多米处汇成小溪,溪中有石如船,故称石船坑。相传,过去有两位仙人常出没于石室,故称为“石洞仙踪”。                        

信宜新八景
       1983年,中共信宜县委宣传部与县文联组织评选“信宜新八景”活动,最后确定为:
        l、顶峰锦绣   即大田顶,是粤西第一高峰。广东省732电视转播台就建在顶峰上。登峰公路峰回路转盘旋而上,绕过30多个大弯小曲,宛如游龙戏于绿海碧波之间。站立峰巅,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这里气候瞬息万变,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雾迷蒙。主峰西南侧有一高山水库,人称“天湖”,原始森林环抱,树木倒影其中,别有一番情趣。
        2、西江温泉   西江温泉位于信宜西江之滨的北界镇热水窝村,泉眼多口,泉水四时鼎沸不息,水温高达摄氏90度以上,最大泉眼每小时流量30立方米。四周热气升腾,烟雾绕绕,其中有大方池和小浴室,以之沐浴,和暖舒畅,心旷神怡。池边凉亭,依山傍水、绿树成荫、清风送爽,凭栏眺望,江水耀金,一桥飞架江上,犹若彩虹横空。西江温泉,闻名遐尔,蜚声南国,是疗养、度假的好去处。
        3、虎跳鹃红  虎跳峡有“小三峡”之称,位于怀乡与旺沙交界处,全长5公里。两岸石壁如削,狭口处离水面数尺的石壁上有石纹如虎涸称“虎跳”。从“头场滩”至“虎口”,峻岩峭壁绵延数里,以其“干仞石崖依绿水,一湾湍流绕青山,古道深幽花鸟径,香飘十里红杜鹃。”的绮丽风光而闻名。江中有“金锁”、“谷仓”、“盐仓”、“石象”等名胜,江岸有“虎跳”、“仙人桥”、“仙人床”、“大王洞”、“闸门”、“大王庙”等古迹,堪称为一个天然画廊与博物馆。
        4、石印飞瀑   石印位于平塘镇政府东南之林桐河水口峡谷。溪中怪石磷峋,干姿百态,其最大者形状如印,高23米、长3 6米、宽21米,顶上建有庙一间,名曰“石印庙”。底部则是湍流穿越之石缝岩道。其岸上左藏燕子窝,右开一线天,西侧狮山参霄,东岸象山耸云,北陂电机隆隆,南涧乱石穿空,游客到此,如入人间仙境。
        5、半月烟雨   半月岩,位于北界镇山口,因主体岩石形似半边月亮而得名。岩石底部为一弧形石室,内有石床一张曰“仙人床”。东侧是山口瀑布,晴天,潺潺山泉欢奔笑逐,弹起千颗银珠;雨时,瀑布倾泻,卷起漫天烟雨,若遇春雨乍晴,则掩绿浮丹,水光山色,分外迷人。
        6、玉川龙影   玉川位于金垌鹿鸣与泗流交界的溪中。周围盛产南方碧玉,过了泗流陂循溪而上,至鱼穹湾,再上300余米,有数处参差的板石横障,水自石缝间流下,水位落差2尺多,见水中不时有“蛇”跃上,长者2尺许、短者尺余,大者如杯,小者若指头,蛇头、蛇颈、蛇身俱备,好像真蛇一样。
        7、文湖晴波  文湖指尚文水库,位于尚文村黎冲口。集雨面积43.2平方公里,淹没面积2.4平方公里,总库容量3016万立方米。山丘环抱,竹木苍翠,一年四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湖中的百果岛,花果满园,人流如梭的渡口上,樵子挑云摆渡,碧波荡漾的湖里,渔人欢歌唱晚,湖滨疗养院更是一个寂静清幽的休养胜地。
       8、太华揽胜   太华山,位于东镇镇庄垌村之南,是东镇镇与池洞镇的界山。海拔679米。山上有太尉庙,故又称太尉山、太尉堡、太尉堡顶。山的周围,松涛林海。山顶西侧有一个小盆地,中间有一个天池,池边有两座古寺:太尉庙。太华寺(又称观音寺)入寺庙的对面两边各有一小山丘,如钟似鼓。钟鼓之间为池口,水从池口直泻而下,像倒挂的银练。寺侧有一口古井,水清质优,是鉴江源头之一。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向南可望“文湖晴波”、信宜县城和信宜南部群山,向北可揽连绵起伏的山峦林海,东连“高源云涧”“马岭超骧”,西接郁郁葱葱的宋山和过天坡。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楼主| 围城 发表于 2008-5-31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名景风光〕石硖天梯

〔名景风光〕

石 硖 天 梯
          到过在广西龙胜县,欣赏过龙脊梯田的人,深知梯田景美有气势。但在信宜市也有类似龙胜的梯田,在距县城40多公里大水岭便有一派梯田风景——石硖天梯。
    大水岭为合水、钱排两镇的分水岭,海拔近千米,坡度较陡,并且是一坑一垠,一山一岗。为适应地形条件,每块田均开垦得小巧玲珑,精致细腻,因而有“青蛙一跳三块田”之说。当地至今仍流传着“竹帽盖过田”的故事:有位农夫,农夫劳作了一整天,清楚记得已开好20块田,收工时数来数去却只有19块田,怎么也找不到最后那块要挖的田,当他无奈地拾起放在地上的竹帽时,才发现被盖住的最后一块田。
     这里梯田如练似带,从山脚盘绕至山顶,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彼此绵延起伏,一气呵成。因山势不同而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石硖梯田,一年四季的景色各异,魅力不同。春天,万物复苏,梯田开始灌水,农民们犁田、砌埂、削壁、灌水或牛拉,或人牵,点缀在如镜般的梯田水面,勾画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云雾弥漫于梯田之间,不禁让人疑是天上人间,若是晴天,在晨光的照射下,梯田如漫山舞动的条条白练,蜿蜒于群山之间,又如一面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与山岗上红的桃花、绿的杉树,翠的毛竹,构成一幅幅春天画图。夏天,层层梯田铺青叠翠,苍绿的禾苗,随风起舞,连着山岗的红花绿树,仿佛天地间浑然是一片浩瀚的绿海,那景致连画家也难描画,文学家也找不到恰切的形容词;万山一尘不染,空气格外清新,只要轻轻吸一口,甜丝丝,香喷喷,令人感到神清气爽,两腋生风。秋天,便是人们收获的季节,如同黄金飘带般的稻浪,在微风中此起彼伏,往上看直拍天际,往下望如大海扬波。冬季梯田虽已收割,看似有点荒凉,但仍不失其英姿和魅力,遇上寒流结霜,层层梯田白皑皑一片,这幅幅图景,正是“春飘条条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砌块块白玉”。因此,一年四季的景色各异,魅力不同就在这里。               
    在大水岭脚的山嘴河边上,便见一棵古榕树,再前走20米便是石硖村委会。这里原有两块如房子作的巨石,石中仅有一缝,仅容一人挑担而过。在未辟公路之前,这里是过往行人的必经之路。“石硖”便由此而得名。石硖梯田,据村干部统计,全村共有四万一干多块。有的小得出奇,一亩有八十多块,群众形容说:“一顶笠麻(草帽)盖过两块田,一只蛤姆(青蛙)跳过四块田”。石硖世代农民在这五六十度陡坡的荒山僻野,开出了四万多块田,这是何等伟大的奇迹啊!南京杨一士先生为信宜《石硖天梯》赋诗云:合水石硖千级梯,老榕八米古来稀。硖缝狭窄容肩客,公路盘旋飘彩霓。两侧梯田重叠叠,千层金镜水漓漓。风吹树翠花如火,稻浪滔滔百舌啼。
雾岭耸翠

       大雾岭自然保护区位于大成镇和高州市交界处,距信宜市区88公里,距茂名市区130公里。该区在云开大山的核心位置,处于热带北缘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系我国华南陆地区域最南端的最高峰,其地质古老,生境差异大,水热充沛,生物种类丰富,系热带雨林与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也是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与古热带植物区(马来西亚)分界线的最南结点,在其山地的垂直带上充分反映了上述植物与区系交替的性质,故具有很好的典型性,是一重要的“区系结点”,属生物地理区的最好代表之一。

       大雾岭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生物种质资源丰富,生态功能齐全,可发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为了保护这块不可多得的绿色瑰宝,19944月,茂名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19962月,经专家鉴定,省人民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现正向国家报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早在八十年代,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组织专家、教授对大雾岭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初步统计,大雾岭有野生维管植物1957031453种。其中拥有特有植物38种;珍稀濒危植物23种;还有信宜城、信宜少穗竹、信宜锦香草等14种植物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方尚未发现。早年间,大雾岭活动着不少华南虎,因为虎伤人畜,对当地群众构成一定的威胁,五十年代曾组织打虎队围捕,华南虎基本灭迹了。现在大雾岭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巨晰、蟒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长耳鹗、蛇雕、金雕、苍鹰、鸢、白冠长尾雉、雉鸡、啄木鸟、燕隼、山瑞鳖、虎纹蛙、娃娃鱼、穿山甲、小灵猫、大灵猫、蜂猴和金猫等。此外,体大粗壮,习性凶猛,繁殖快,数量多的野猪成为大雾岭动物霸主,还有黄凉、箭猪、果狸常出鬼没;花鸡鱼、乌龟、王八、石蛤随处可见;乌鸦、斑鸠五花八门;青竹蛇、金银环蛇、过山风、饭铲头不计其数。

       在大雾岭,藤本植物特别多。有的缘着巨木缠绕而长,形成“藤缠树”奇观,藤藤蔓蔓在树枝间悬吊,伊然是巨人头上散披着的鬓发;有的跨沟过洞,长达几十米,粗20公分;有的沿着地面繁生,布列成网,爬到哪里就在那里生根长叶,枝蔓遍布山坡。有叶如巴掌,藤若人指的葛藤,刀砍下去即流出红色液体的猪血藤,细软而奇韧的酸藤,坚硬而奇韧的荔枝藤,粗而脆的猪糠藤,比比皆是。

      生长在大雾岭药用植物有五百余种,被称为“仙草”,“第二人参”的纹股蓝,在沟谷中成片生长;著名的七叶一枝花,八角莲、石斛等,以及能治疗白血病的粗榧,均有分布,还有党参、淮山、葛根、黄狗头,马骝鞭、六月雪、山鸡米、山茯苓、天吊霜、石昌蒲、鱼腥草、金钗草、溪黄草、了刁竹、大山蓝等中草药到处皆是。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吸引人们观赏和进行生物种类考察的好去处。

      大雾岭峰峦苍翠,林海茫茫,山水如画,鸟语花香。这座千年沉睡的高山大岭,过去一直荒芜萧蔬,少人留步,自建立国营林场和自然保护区,还在大田顶建起广东省电视差转台和调频转播台之后,大雾岭像一颗失落在深山的明珠,引起多少人寻觅,爱宠,不少文人游客慕名登临,纷纭沓至,使深山野岭焕发青春气息。

       站在海拔1703米的大田顶,遥望南天,高远寥廓,群山如黛,浩瀚若海,气象万千。极目远眺,西北的云开山脉横亘天际,西南的高州水库闪烁如镜,东面的阿公髻,北面的阿婆髻,轮廓优美的山峦,构成了大雾岭风景的骨架。

      大田顶东侧有个水库,人称“天湖”,又称“天池”。它,虽比不上杭州西湖闻名,但比西湖纯洁;它比不上新疆天地辽阔,但比天池玲珑;它比不上洞庭湖浩瀚,但比洞庭湖朴实。

       大雾岭因海拔高、湿度大,终年时常云雾笼罩。有人说,大雾岭美,就美在雾,因雾而闻名。有时置身于重重雾色之中,竟十步不见五指,方向尽失;有时细看身边团团的白雾,真实且飘逸,薄如絮,厚如棉,随风跑向这边又向那边靠拢,自如来去,轻轻松松,近在眼前,伸手可及,仿似令人置身于仙境佛地。

       大雾岭四季如春,是洗涤心灵的好地方,他的宽容和内涵,教人忘却了利欲、暴力、自私、争夺,把人的苦恼,疲劳,压抑统统彻底释放,全抛于九霄云外。一年四季,住在大雾岭的人,都要盖同样的棉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避暑、疗养胜地。

       大雾岭山的形状,山的姿彩,山的搭配,山之巍峨、山之秀美,山之润泽。大雾岭,贵在清,贵在纯,贵在奇,贵在幽,贵在深闺人未知。现在大雾岭正在开发,不远将来,这里便成一个天然风景区。

金湾风韵

       许多人都说淘金湾之景,富有诗的风韵,具有画的魅力,朋友,你认为如何?

       淘金湾原是滔滔锦江河流过信宜市区的一段河湾,过去是一个沙滩,紧靠边沿只有一条只能走自行车的小路,坷坷坎坎,路后是一些参差不齐的单位办公及宿舍楼房。1997年秋天我市开发“一河两岸”,在沿河两岸砌堤筑路,清除河中淤泥,提高防洪护城能力,并在河中分级建起三座活动闸坝,蓄水造出金湖、银湖、玉湖等三个人工湖,为整个山城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淘金湾通过搬沙滩填河沟造出一块像一弯月亮的长形大坪地,兴建现在的公园。

       该公园占地面积虽不算大,东西宽40多米,南北长300多米,全部栽上绿油油、软绒绒的草坪,两边栽上大王椰,间栽各种花木。园中建有喷水池、双龙戏珠雕塑、“一河两岸”建设功德亭、吉祥门、十二生肖塑像、雕花石柱等,岸堤边设有花岗岩石镶砌的拦杆,全园景观玲珑、得体、鲜艳、美观、有趣。淘金湾公园成为信宜市区新兴的一个景点,也是市民休闲散步的一个好去处。

       淘金湾公园景色美妙,白天是一个壮丽的景。

       你看,当山城从晨雾中醒来时,这里的小草露出甜美的微笑,花朵向人们点头,一批又一批的男女老少在这里晨运,迎接东方一抹霞光,拉开一天的战幕。沿路的大小店铺拉开大门,撑起又一天生意门面;路上人来车往,干部工人赶着去上班,商人小贩忙着去赶早市,小学生赶着上学……人们匆匆走过这里,只有淘金湾公园此刻静静卧在这里,迎接着朝阳旭日,那美妙景色有一种神往、清爽、甜蜜的诗情在懦懦地交融着,是那样动人。这里既没有古老美丽的传说,也没有楼台亭阁的古迹,但她却受到市民钟爱向往。真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园不在深,有趣则灵”。

       公园是依街傍水,锦江分设金湖、玉湖、银湖三个湖,而淘金湾的是玉湖,一弯绿月亮伴着一湾悠悠绿水,粼粼碧波,游人不仅可一览江波之美,令人心旷神怡,也可划一条轻舟尽兴嬉耍,悠悠然然,仿佛溶入如诗如画之景,一览江南水乡之春色,其趣盎然;或驶一叶飞艇尽情放纵,飞来飞去,宛如冲入滔滔大海之中,穿波击水,其乐无穷。

       公园还紧靠着人民公园,这里翠树婆娑,绿荫覆盖,曲径通幽,内设有假山、健身场、猴子山、儿童乐园、老人乐园等,与淘金湾公园连在一起,成为一老一新两景,也十分得体。这里四季好景,春有万千垂柳滴翠,夏有碧叶红荷吐艳,秋有百花争艳,冬有玉兰青青……

       十二生肖园最是儿童乐园,你看那虎、龙、兔、猴、猪、蛇、鸡、羊、牛、狗、马、鼠的塑像,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当你走进吉祥门,检阅一下动物王国,会令你萌生灵性,特别是小朋友们对这些动物更是喜欢,他们去抚摸一下小狗,去骑一下小白马,或去抱一抱小白兔,也许其乐无穷,并对这些动物产生爱趣。

        淘金湾公园景色美妙,夜晚又是一个美妙的景。

       你看,华灯初上时,万家灯火夜,这里的景更奇更妙。劳作一天的人们很多很多都聚集在那里,吸一吸充满着花草香的空气,迎着徐徐的江风,舒展一下劳累一天的身架,多舒畅啊!公园中有五株“彩灯树”,到了夜晚灯树熠熠生光,烁烁闪射,赤的、橙的、黄的、绿的、青的、蓝的、紫的……真是五光十色,是烟花撒在空中?不,那是仙女抛下的一簇簇鲜花!

       再看吧,眼前的山城多富有诗情画意,闪闪的灯火依楼起伏,有如光的浪花,火的波涛,争相辉映,一座座隐约可见的高楼被灯火簇拥着,就像一幢幢瑰丽的水晶宫,一条条街路灯火连成一串,多似一条镶满明珠的玉带,又如一条蜿蜒山间的银蛇,艳红、蓝紫、银白,似火树银花,千丛万簇;碧绿、金黄、滴青,如百花争艳,五彩缤纷。啊,山城之夜,好一片灿烂的灯海,大自然与人工合造的图案溶为一体,繁星闪耀的星空也为之逊色。

       朝东北看,眼前是一条大桥飞过锦江,两串明灯恰似一条银链,将两岸当光耀璀璨的大地串连一体。远处新建大楼雄伟多姿隐隐可见,从那里飘出陈阵阵歌声、乐声、笑声、喧闹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部雄浑的山城交响曲。

        两岸的路灯如飞练横空,映照在静静流淌的大河上,波光熠熠。桥上、岸路、车灯穿行,时隐时显,似流星划过银河,倒映河中,形成了万千金银光柱,使河面成了“星的流,灯的河”,有如一幅抽象派画家的杰作,可凭你丰富的想象,但都难以用文字描绘,把它比作晶莹万点星空,星空没有它辉煌壮丽,色彩斑斓;把它喻作水晶宫殿,宫殿没有它气势磅礴,富有生机,这种壮观,比起你在怀乡虎跳峡看杜鹃泛红,在平塘镇石印山看奇石飞瀑,在大田顶上看喷薄日出,在大仁山上看奇花异草,在西江温泉看热气腾腾温泉……我想一点也不逊色吧!

        淘金湾之景,富有诗的风韵,画的魅力,使人恍惚沉浸在遐想、希望的梦境之中!

云 岫 雄 姿

      大仁山,又名云岫山,是信宜市的名山之一,在信宜市东镇镇北逻村与池洞镇接壤处,距县城约5公里,海拔726米。清光绪(重修信宜县志)说:“一名大人山”,又名大仁山。相传古时有个仲大仁,为救民而在此山英勇牺牲,山因此得名,群众在山上建仲大仁庙以祀之。又建云岫堡避乱。山“险峻雄伟,高矗天际。山上有百道泉水从烟霭中飞舞而出,下流成涧。清澈透亮,四时不竭,山中有云洞庵,古时被列为“信宜八景”之一,有“高源云涧”之称。长期以来,它吸引着骚人墨客盘桓,吟咏其间。清顺治年间信宜知县徐鸣飒诗云:涧水遥从天上来,溪云簇簇覆荒台。中峰石静蟠龙吼,百道泉流过雁回。旱魃无愁逢泽国,丰年有象到春台。恹恹每抱忧民病,慈此轩渠笑口开。

       沿着山间小路蜿蜓而上,半山腰有块坪地。四周是古战壕遗址,中间有八仙庙、关帝庙,由于历史变革,部分庙屋已被拆除,但主屋仍存。近年群众修复二座寺庙,并新建一间道教“三清观”,并建有宾馆一间,门楼一座,还有情人廊、观星台、观景亭等。

       要登大仁山顶,只有两条路,一条沿山脊梁而上小路。路旁是又陡又险的山涧,那里有岩、有石、有树、有草、有藤,并有清泉飞泻而出,下流成涧。另一条在右侧山窝,又陡又险,如攀云梯。

      登上山顶,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胸怀为之广阔,眼界豁然开朗,令人心旷神怡,山势由高到低,山下的北逻村、尚文水库、六康水库、县城都历历在目,接着地势由低到高,向远处伸延,一座座峰峦,一道道山梁,尽入画屏,奇景万千。东揽国道207线,像玉带铺在大地上,又像黄龙在奔驰;南望楼宇林立的东镇城,感受到信宜正在迈步前进;俯瞰四周,茂林修竹,山花灿烂,使人们产生无限快慰!这时,山风吹拂,漫山遍野的松林杂树绿叶簇拥,如滔滔大海的波涛,一阵阵松涛声传来,十分悦耳,好一曲神音妙韵。

       这个大仁山,在民间有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等七仙曾陪伴何国舅在此山修行,因而留下许多胜迹,左马右狮,脚踏龟蛇,其中“马岭超骧”,又是信宜旧八景之一。与仙人传说有关的胜景还有:金鸡窿、崖鹰鼻、二座岭、进宝岭、仙人泉、仙人灶、仙泉洞、仙磨石、仙人脚印、三脚灶、龙牙耸翠小瑶池、何仙姑井、地龙庙等。因此,当地人又称此山为仙人岭,并建八仙庙以祀奉。在山顶,有“三脚灶”景点,三块“品”字形的石头堆在那里。传说这是八仙云游到此歇息煮东西时留下的。用脚踏灶心石,发出隆隆响声,好不奇特。再往前走就是“雁鹰鼻”。一颗大石在山边突兀而立,酷似鹰鼻,鼻下有一石洞,深不可测,名曰“仙人洞”。传说,当年八仙从泰山来此时,吕洞宾骑狮,何仙姑骑鹰。曹国舅骑马,铁拐李双脚踩龟和蛇。这些景物都留在山中,成为现在的马鞍山(旧八景的“马岭超骧”)、狮山、雁鹰石、龟山、蛇山等景点。

       从西面下山,在半山腰,可参观仙人磨石、仙人泉。这里从岩石中流出一条小溪,水清见底,捧一把洗脸,凉爽爽的,掬一口喝下,凉透心扉。大仁山风光宜人,传说动听,景点众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石 印 飞 瀑

       在信宜市平塘镇林垌河口处有一条狭谷,谷中怪石嶙峋,溪流淙淙,飞瀑咆哮,古庙森然,草木苍翠。这就是信宜八景之一的“石印飞瀑”。

优美的神话传说

       石印,座落在信宜县东北部的平塘区林洞乡水口的峡谷里,一个狮山,一个象山屹立两边,中间宽数十丈,全是怪石、深潭芳草、杂树。林垌河流经此地,突被一个形似大印的大石挡住,河水从石底流过,石印便因此而得名。大石高23米,石面长36米,宽21米,计765平方米的面积,上建有一座7米高寺庙,占地面积270平方米。据有关资料记载:寺庙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I792年)到清咸丰六年(公元1864年)又重新修缮,则以大石名称为“石印庙”。据清代光绪十五年修撰的《信宜县志》载:“水中一石横跨,广袤数十丈,两崖若锁,中通大路,石上有寺,水从石底过,潺潺有声,大雨暴涨,寺屋欲动,这里虽是寥寥数笔,但已把石印庙的境地写得有声有色,生动贴切。

       这里为什么有这样多的奇石和巧夺天工的石印及象山、狮山呢?据传说,古时候有个叫杨公,看到山上山下到处都是石头,耕田种地十分不便,他决心要把石头搬走,后来他听说山神爷有条宝鞭,只要拿宝鞭喝声一挥,可叫山搬家,岩开裂,连石头也可赶着走。杨公千方百计偷得了宝鞭,便满山遍野去赶石头,路过官府门前,杨公愤怒地抽了三鞭,竟把官府的官印和门前石狮、石象一齐赶走。到了林垌河口时,杨公见迎面走来一位老阿公,便问:“阿公,你见我那群羊没有,老阿公说:“那有羊?只见一河石头往下走,就这一句话,揭穿了赶石的“天机”,顿时,天雷几响,石头聚在河上不走了,石狮、石象浮在两边山头,就成为现在的象山、狮山。官印却立在河中,成为现在的石印,这虽是神话的传说,但要把官府的官印和门前的石狮、石象一齐赶走,变为人民群众的所有。亦表明人民群众的革命心愿。

迷人的奇景胜迹

       石印古庙,虽建了一百九十多年,但因其建筑坚固,依然挺立石上,庙里的墙壁、木柱、檐前,虽有点残旧斑剥,但所绘的鸟鱼走兽和神像仕女的画图及刻有各种各式的浮雕,还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庙侧底石半腰有一个石洞,通入庙底,大的如室,狭的仅可过人,洞路通幽,黑古隆冬,颇感阴森,里面栖息有大批蝙蝠和石燕(现难寻到)。

       上寺庙只有一条唯一的小石径,径中有一个小石门,可并排走过两个人,入了石门,是一叠蜿蜒的石阶,拾级而上。小径中对面有一个五十多米高的大石,中段一部分与庙下大石接连,两石间下面是一个深潭,叫做“响水潭”,水流滚滚,湍急咆哮。这里大概是河水从石底暗洞中流过而暴露出的一段。潭中大量水花飞溅,发出“隆隆”响声。水涨时,响声更大,有如阵阵沉雷,经久不息。四周是峭壁深涧,野草杂树丛生,下有长年清澈的清水缸(潭)和长年浑浊的浑水缸(潭),还有只闻响声而不见流水的暗潭(地下河),有见流水入而不只把水出的水桶潭。旁边还有一线天、仙女石、铜鼓石、鲤鱼石、笋石、猪斗湖、锅盖潭、石屋等奇景。

       水流过石印后,是一个水色澄黛、泛绿绽蓝的深潭,潭边石壁陡峭,爬满小草、杂树、青藤。那一条条青藤,活像一条长长的蟒蛇倒挂下来,伸出舌头,似在轻轻地吸着潭水。从石底窜出的流水,经过静静深潭的“熏陶”,变得温顺俯贴;再被几个张牙舞爪的石块。和平展柔软的沙滩间隔,分为几条小溪流出去,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一会儿推白岸上五颜六色的小石卵,一会儿摸摸沙地上伸着脑袋的小草。走了三十多米,就跌崖而落,沿着一级级弯曲而倾斜的河床泻下,猛然间又乱蹦乱跳,顿时变成银白色,扬起水珠雾气,形成满空烟雨。那瀑布被河床上的乱石撞击,加上坑坑洼洼被社成大小几级,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白布了。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地乱溅着,那飞起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好像一朵朵小白梅花。正如苏武所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景象。若是雨天,山洪瀑发,洁白的瀑流顿变成橙黄色,又急又大,倾泻而下,似万马奔腾,摇撼山谷,激起更大的水珠,飞溅到几丈外,烟雨排空,紫气升腾,那怕你在山边的大路走过,衣衫也会沾上小水珠,真是“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在瀑布落尽处有个叫“礤公潭”,水中有“品”字形大粗石,常有人到岸边垂钓。有“樵公打柴山上,渔翁垂钓岸边”之说。

       石印两岸是高耸的山峰,左边是狮子山,巍峨挺立,就同一只威风凛凛的雄狮。坐在那里,昂首挺胸,虎视眈眈地望着对山,那气派好像要立刻跳过去的;右边是象山,身躯庞然,圆敦厚实,健壮有力,它默默地站着,把长长的鼻子探到石印河下游 好象吮喝着清清的河。这种生动的形象,确实妙趣横生。

揽胜留墨

       由于石印的奇峰异景,碧水秀石,曾吸引着不少揽胜的骚人墨客为之写下联句诗章。古庙的对联,是清末秀才张善芳撰写。其中大门联:石镇波心,文握灵符归静穆;印浮水面,武昭法象寓威严。此联以“石印”两字作两边联首,又把石印境地及庙里文武神像的气象描绘出来,字间工整贴切,在庙两侧各虚设有两个小门,制作精致,造型逼真,像两个真门一样,左侧门两边有对联:无极已高恩远照,重门虽设日常关。右侧门两旁对联:神存缥缈云封径,德驻穹窿昼掩门。

       这两个假侧门的三副对联,既表明门是虚设的,又把石印的云雾缠绕,封山埋径的景致写下,更增添了缥缈景色的气氛。凡到石印庙览胜的文人,多喜欢写诗赐文。吟上一首,以抒情怀,古时有个诗人游了石印庙,对庙景很感兴趣,写下诗一首:倒影冰帘石径开,行人足底起春雷;惊心谁向危桥步,为谒灵神到此来。

      庙侧有深潭,难怪会有倒影。庙后飞流瀑布,更像冰帘,人们沿着石径走上寺庙顿觉脚下微微摇动,响声如雷。庙边有一个高达四十米大石,过去架有一座木桥,由庙侧通向大石顶上。人若桥上走,木桥摇摇晃晃,煞是惊心。但人们为着探求神灵的奇景,偏向危桥走去,写得何等深入动人,清时有个秀才名叫罗泽棠,也写有一首描写石印全景的诗:庙貌巍峨印石巅,林溪选胜记当年。岸通行客重门路,河伏奔流万壑泉。旗鼓叠阵芳涧上,象狮并立碧云边。窦州自古称荒僻,毕竟钟灵别有天。这首诗也写得细腻生动,把怪石、古庙,山路、流泉都跃然纸上,看来诗人站在远处,将眼前所鸟瞰的石印全景,真实地记录下来。

       今日,石印庙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昔日“重门路” 已开出一条公路,各种来往的车辆,为这山峡增加了热闹,庙前筑起拦河坝,引水到下游建起一座电站,石印石上也建起一批亭台楼阁,建成为一个风景旅游区。今非昔比,景致更加旖旎。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楼主| 围城 发表于 2008-5-31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半月烟雨
          “半月烟雨”即半月岩,位于北界镇汕口村。这里高耸的山峰,峭壁般的岩壑,与陡峭的山溪,峥嵘的异石,构成一幅美妙的自然图画。

       半月岩的主体是一块弧形巨石,长13米,高3米,成弧状,形似半边月亮,故名。传说很久以前,这一带遇到前所未有的干旱,田地龟裂,庄稼枯死,干旱饥饿威胁着人们。村里有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阿仙,女的名阿髻。一天晚上,神仙托梦给他俩,说往北走九九八十一天,就会看到有块长满蒿草的宝地,这块宝地下有个大泉眼。为了解除旱患,救活村里的穷苦百姓,阿仙决定依照神仙指点的方向去寻找水源。第二天,他辞别了恩爱的妻子,带上干粮、锄头、铁锤。石凿便上路了。阿仙去后,阿髻在家里等呀盼呀,总不见丈夫的消息,于是下决心亲自去找他。经过昼夜的奔驰,终于在一个月缺的晚上,找到了那块长满蒿草的宝地。可是,阿仙已经累饿死在附近的岩洞中了。

       此时,阿髻无限悲痛,她伏在丈夫的身上放声大哭,突然“轰”的一声巨响,一股清澈的泉水冲出地面,喷到半空中,然后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流向枯萎的农田,滋润着干旱的土地。禾苗复苏了,树木生长了,村里人得救了,可是阿仙和阿髻却离开了人间。后来人们传说,这股清泉流出来的河水是阿髻的眼泪,所以把这条河叫“阿香河”。又有人说,这是阿仙的阴魂显灵,因此把这座山也叫“仙人山”。阿仙和阿髻为寻找水源,生前两人不能团聚,为纪念他们,便把这个岩洞称作“半月岩”。

       岩壁上镌刻“半月岩”大篆字;下方镌刻对联:鲲像选岩,刊圆穷恍入六峰海;蟾光临瀑,看倒景还呼半月泉。”均篆体阴刻。下署:“甲戌里人林韵宫命名并题”。岩石底部有弧形石室,阴敞阴亮,可容数十人。中置石床一张,名“仙人床”,长207厘米,宽127厘米,厚18厘米。床沿篆刻铭文:“端室仙座,韵官移此。招贾生以共坐,非宋武所能毁。”

       半月岩左侧,矗立着两块岩石,一块似振翅欲飞的骛鸟;一块则圆浑平整,大可稳坐其上以观鱼垂钓。故崖壁上分别篆刻有“振日台”和“钓鱼台”。此外,还有“中央台”、“东岩”等10多处石刻。

       半月岩东侧是山口瀑布,布满白色的嶙峋怪石的河道,依山倾斜,一泻数十丈,河水澄碧。晴天,潺潺山泉欢奔笑逐,弹起千颗银珠;雨时,瀑布倾泻,卷起漫天烟雨;遇雨乍晴,对岸山岗上那座古庙周围的奇花异草,滴翠流脂。水光山色,翠绿浮丹。

林韵宫的《半月岩》诗写道泉石推奇胜,斯游信雅缘。六云临谷口,半月见岩前。五涧长飞练,银河远接天。辟山雷鼓怒,卉瀑雪华鲜。随处流堪枕,非人景不传。结庐如许我,便欲息尘肩。

玉川龙影

       被称为“天然一绝”的玉川龙影,位于金洞镇鹿鸣村与泅流村交界的鹿鸣河中。

      水蛇又名银蛇戏水,它是形,不是物。只看得见但摸不着。堪称是个奇观。河旁山上,是驰名中外的“南玉”产地,故鹿鸣河又名“玉川”。奇妙的动景出现处,有几道参差的板石横障,溪水从石闻间流下,至狭窄处宽仅60厘米,水位落差1米多,下面是小水潭。晴天,只见水中有蛇游上,俗称“水蛇”。有的如杯口大,长2市尺许;有的如指头大,长1市尺余,蛇头、蛇颈、蛇身俱备,蜿蜒摇曳,伸头吐舌,维妙维肖,约十米秒钟即影遁迹。不够1分钟,水蛇又复出现。周而复始,使游人百看不厌,乐而忘返。更奇妙者,

       听闻水蛇奇观,笔者曾亲去一睹为快,只见这里两岸层峦滴翠,山花迎人;河中石头纵横,流水温湿。河中一块约有四张台那么大的黑石,就像一头石牛,横卧在河中。石滩上还留有石牛的脚印和牧童的足迹。只见一块大约有十多平方米光溜溜的大石,中间有一道大裂缝,约有70多厘米宽,深1米,长2米。溪水从缝中作30度倾斜流下,那裂缝中的溪水里一个接一个的水泡长的约130厘米左右,在水中间由下向上忽左忽右摆动,像用舌舔一下石的边缘,便摇摇摆摆退下,水泡逐渐消失,回到原来的位置,接着从那原来的地方又像起先那样游上,周而复始。起初是一条,接着是第二条第三条,中间那条是小的有脚趾头那么大,两旁两条是大的有茶杯口那么大。三条银蛇,上上落落,左摆右摆,栩栩如生,堪称奇观!

       玉川龙影下游100米内,还有两个奇景:一是鹿鸣,串串石头横江而立,高低不一,形状各异。其中一块黑石上有三个窟窿,品字排开,各大如盘口,深四五寸,怦如鹿啼印,夹着潺潺的流水,呼啸的山风,交织成鹿儿鸣叫的声音。二是鱼穹湾。大石滩上,黑褐色的石头中有条深沟,形似玉笋,水急流而下,挂起长长的白练,直垂深潭。鱼至此不能再上,故名“鱼穹”。

太华胜景

          太华山,在信宜市区西北,位于东镇镇与池洞镇之间,距东镇12公里,海拔679米。旧从东镇镇驱车经尚文水库,到庄洞村可直直达山上。

       山周围是林海,四季葱茏,松涛迷人。山巅,满是离离芳草,如茵如毯,红、黄、白、紫的野花点缀其间。极目南北,群山逶迤,蜿蜒腾浪;东瞰信宜八景的“高源云涧”和马岭超骧,西望郁郁葱葱的宋山和过天坡,苍苍莽莽,尽收眼底,胸襟为之广阔,志气为之恢弘。

       山顶西侧有40余亩宽的小盘地,中有天池,水清见底,游鱼可数。天池岸边有两座古寺,一名太尉庙,一名太华寺又名观音寺,建筑古雅庄严,保存基本完好,现已加以修复。太尉庙相奉的是:甘、甄、陶三太尉,有非常悲壮的故事传说。

       三太尉都是陕西人,同任职于高州。明亡,各率所部退守此山,号召义士反清。清兵前来围剿,义军被困山顶,水源断绝,口渴难忍。三太尉正无计可施,忽闻帐前一声巨响,突然冒出一池清水,叮叮咚咚地冲击着石头,朝山谷流下去。清兵大惊,认为有神相助,不敢硬攻。过了几天,清军用“田单火牛阵” 冲敌的战术,用“火羊”夜袭,在通往山顶的唯一大道上,火光闪动,铃声阵阵;却于山后预伏重兵。三太尉认为清军乘夜强攻,人马必多,深恐寡不敌众。为保存有生力量.指挥所部从山后小路撤往绿阳岭头。不料正中埋伏,展开白刃肉搏。义军全部壮烈牺牲,三太尉流尽最后一滴血。忽然间,一阵霹雳,三道白光直飞山顶。从此,山顶上便有三块大石头,顶天立地。后来,当地群众在太华山上建太尉庙祀之,楹联还在:“忠贞尽报朱天子,恩泽长留粤地人。因此,太华山又名太尉山。相传,如闻此山发出金鼓之声,杂于风雨声中,当有刀兵之乱。周围居民便凭山岩险阻,筑起壁垒,聚居避乱。因而太华山又名太尉堡。太尉堡顶。幽邃静谧,一年四季,前往观光探胜、凭吊太尉的人络绎不绝。

       寺庙两边,两座小山丘对峙,一座如钟,一座似鼓。钟鼓之间是池口,池口下边是200余米高的石壁悬崖。池水飞泻而下,像倒挂的银练。两寺南侧有古井,水清质优,潺潺不绝,是鉴江的源头之一。

       山上有数十亩茶园。漫步幽径,茶香扑鼻,直泌心脾。林间小歇,听松涛鸟语,品太华山茶,劳尘尽洗,心旷神怡,精力倍增。

文湖晴波

        尚文水库在信宜市区北去4公里处,属于鉴江上游主干——东江的支流绿雅河中游,因坝址座落在为纪念革命烈士梁尚文而命名的尚文村而得名。水面面积2.4平方公里,总库容量3016万立方米。1963年春建成,灌溉面积4万亩。这里东有大人山(云岫山)北有太华山,西有宋山、赵山,南是市区。一年四季,苍松翠竹,山清水秀,碧波荡漾,映日耀辉,春意盎然,故称“文湖晴波”。

       太湖以其烟波浩瀚称著,杭州西湖以其波澄黛蓄而闻名,而坐落于高山之巅的这个“文湖晴波”“则以其高雅奇秀而传其美。

       晴天朗日,来到水库边,放眼观景,但见漠漠的丽水和茫茫的远山相衔。水面中央,浮起几个小岛,岛上绿树婆婆,飞鸟盘旋,如神话中的“蓬瀛”。再仔细看,水面是那样的清澈、幽深、宁静、碧翠。天上的云霞日彩,四围的青峰翠峦,全都倒在水中了。有幸碰上春天来到这里,眼前的湖光山色更是美不胜收:青山上铺满五彩繁花,水中撒满繁花五彩。此情此景,所感觉到的,已再不是一个水库,而是一个称得上的大自然的“花花世界”了。到了夏天,又有另一番景色。夏日炎炎,山水明洁。坐上游艇,荡漾在水面上,只觉耳伴清风习习,浪碎云霞峰影,影影绰绰,如在画中游。乘着这游兴,把艇划向一深谷沟。更是情趣溢怀。深谷两边,林荫夹道,排青展翠。百泉淙淙作乐,众鸟欢声歌唱,野兽出没山岗,构成一曲悠悠大自然生命交响乐。

       夜幕降临,尚文水库更是别开生面,奇景迭出。白天那明朗的山峰已变得朦朦胧胧了,只剩下一湖墨绿,好像飘着一团什么梦。星星和电灯错落在水中,如珠走镜,不可点数,鱼群跃出水面寻食,它们成千上万地集结在灯光之下,抢着饲料,大胆得根本不把旁人放在眼里。往山下看去,那一串串、一丛丛的灯火,把偌大个山峦点缀得似金山银岭,煞是令人同醉……

        不论任何时候,如果你泛舟游湖,饱揽此中风光,定当逸兴道飞,流连忘返。

       湖岸及湖中小岛,为梯地,果树满山。水库周围花香四溢,果满枝头,鸟鸣嘤嘤,实有无限情趣。水库养着多种鱼类,工人作着多种养殖试验,鱼肥味美,价格适宜。水库中心有个半岛,从大坝乘船登岛,上锅盖顶,俯瞰全库风光,别具致趣。大坝右侧山丘处有疗养院,是疗养的好去处。

                                                                              龙泉翠谷

         在丁堡镇墟镇约去12公里的岭脚村便是胜景“龙泉谷”。这里与大成镇成洞、双乐以及高州大潮镇宝岭接壤,这里的高涧深沟,长约3公里,共分为9个弯曲,故又名“九曲沟”,不过,“养在深闺人未识”,九曲沟还没引来游人。

     “九曲沟”集雄、奇、古、秀、幽于一身,揽锦水飞泉于一体,以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原始神韵,一展雄姿。慕名观光的游人,无不为这里的自然风貌叫好、叫妙、叫奇、叫绝!

       “九曲沟”两岸高山巍峨,峻岭陡峭,两岸青山相对,一条深沟清溪,狭窄如“一线天”。相对高度近千米的高山,狭着一条九曲回廊似的深沟,山雄水秀,颇为壮观。在沟的两岸,很难见到松林杉树。这一奇特峰峦溪谷,奇树异花密布,野藤铺天盖地,山蕉野果随处可见。在沟之口的一块巨石上,居然长着一颗“独木成林”的小叶榕。在如刀削的石壁上,居然有一棵树与石壁相依相缠。沟中的“九井通龙气”的神奇传说,还留下几口数百米的“深井”,深井从高山顶上斜通到溪沟之下,真可谓高深莫测,吸引了不少探奇者!   

       九曲沟的路十分险要,路人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撞到石壁的突岩上,或者滑跌下万丈深沟。在沟之尽头,是高达近l00米的飞瀑,飞瀑飘洒直下,银珠飞溅,水石撞击,水雾扑面,清爽始人。如果雨季水量充足,瀑布更为雄奇壮观。据说,每到假日,大成、丁堡等地许多中学生都来一睹“信宜第一瀑”的风采。

         九曲沟峡谷深涧,奇峰高耸,谷中树木,遮天蔽日,藤蔓缠绕,阳光稀疏,沟壑股陇,深幽莫测,宛如迷官,谷中溪涧,绕峰而转,碧水混混,清澈似镜,游鱼可数。沟中有一名泉,谓之“九曲龙泉”,水质清纯甘冽,可直接饮用。丁堡看好这一天然矿泉水质,因而投入巨资引此清泉,兴建自来水厂,造福大众。

          九曲沟奇树异花密布,珍禽怪兽众多,药材漫山遍地,堪称动植物王国。山猪、黄猄、果狸、蟒蛇、石蛤、山瑞、飞鸟应有尽有,极目一沟两岸:芳树摇风翠欲滴,长溪流云去无声。一溪清流绕烟霞,又见如火红花数里间!九曲沟,真可谓天生丽质,秀色可餐!   

北界天马山

       在北界镇旺将村委会的西南边,距高坡圩镇15公里,有个叫天马山的原野风景区,那里风光旖旎,山水秀丽,是信宜市又一值得开发的旅游景点。被人称为是信宜“香格里拉”。      

       一溪碧水流,两岸青山茂,鸟语兼花香,又是世外源。是天马山美景的真实写照。其实,天马山景点主要是由一条长4公里从西往东流向的峡谷及两岸青山切合而成。下有一个水库,像镶嵌在青山里的一面明镜。天马山峰引人的特点在于:其整个峰峦分主峰和边峰,似一朵盛开的木棉花,边峰是花瓣,主峰是花蕊。“花瓣”与“花蕊”之间,有深奥的溶斗,使主峰形成千仞之高的绝壁危崖。崖壁的岩溶、石葵、青藤、野树,悬崖贴壁,离奇古怪。

       在半山腰有一条引水渠,渠边是一条依崖栈道,沿着栈道前去,上是一片片树林芳草,下是一个暗幽的深谷,溪水湍流,瀑布飞珠,林深树壮,叶茂花香,飞禽走兽,珍稀动物,时隐时现;怪石嶙峋,悬崖峭壁、鬼斧神工,石锁、石门、石猫,貌合神奇。谷中怪石侧立,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扑人。谷风从上在下压着吹,草木的枝叶往下压,沙沙作响。此情此景,山野的情趣是尝味到了,但要不是有鸟儿声在谷中鸣唯回荡,还真有点毛骨悚然呢。因此,这里也叫“蝴蝶峡”。

       穿过深谷,即要上坡,需要一步一攀手地往上爬了。沿溪而上,大石多多,树林茂密,突然眼前有一个小山垌,一川平地,豁然开朗,三面环山,有一个小村落,可见梯田层层,果树成排。天马山曾是瑶人聚居地方,留下古城墙,古堡遗址。更是日本兵败西逃,遭我军民袭击、损失惨重的地方,留下许多智斗日本兵的美丽动听的故事。如果在此寻觅古迹,听老村民讲一下“古仔”,又是另一番情趣景致。

       这时,举目纵观,但见峰的四面,青藤绿树,参差技拂。清清的山风自下吹上,声韵呼啦,摇动悬崖。再往远处望,座座青山,绿色苍苍,一卷卷山水画卷尽收眼底:那些田园村点,如织似锦,山溪已变成了一条飘带,悠悠扬扬地飘然而去;至于原先在平地上觉得危峨的那些千峰万嶂,眼下已如盆景石了。春季,这里阴晴多变,一会儿不知哪里来的浮云,堆在脚下,涌涌动动的似把峰和人都浮托起来。正在疑惑间,云堆又悄悄逝去,天宇和青山一片旷然,眼下又恢复了原来的景象。这瞬间的变幻,真让人享受了一次上天下地的乐趣呢。  

       从这个“小瑶寨”再往上行,一二个钟头的登攀,才可到达天马山主峰巅。在那里,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令人境界高远,心旷神怡。  

石 狗 岭

       在水口镇双山村石狗岭。山上有个大石洞,相传有龙伏此,求雨必应,故又名龙山。山峰石壁上,有两个石孔:南面的深5丈,将风则响,称为风窖;北面的深莫测,将雨则润,称为雨窖。该山高783米,因奇峰耸立,轻烟渺渺,故称“龙窖晴烟”。

       关于石狗岭得名的来由,有过这么一段神话般的传说。话说当年二郎神秦玉皇大帝之命,领着神狗追捕齐天大圣孙悟空,最终悟空被神狗赶上咬了一口,把他逮住,交给太上老君发落。神狗自此恃功傲慢,常跑出天庭,云游各地,乱窜狂吠,目中无人。一日,它来到一座大岭上,看见一个手持拂尘的道人和一个儒生模样的仙人,坐在山顶上吹着铜萧,声韵顿挫抑扬,好不快乐。那狗不管是谁,窜上去对着道人张口便咬。说时迟,那时快。那个道人运足一口纯阳真气向小狗喷去,一喷……它已瘫痪不动,再喷……脱毛蟋缩成团,三喷……变成了石狗,静卧于山上。道人微笑着说:“畜牲!你长眼也不看看好人、坏人,看你还敢放肆!”

       原来这个道人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那个儒生模样的是“八仙”中的韩湘子。那日他俩云游于山顶上,聚精会神地吹着铜萧,给小狗这一窜扰,吕洞宾好不气恼,索性镇它于山顶之上,变为石狗。因狗名山,石狗岭便从此得名。后来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话——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听说也源出于此。

        吕洞宾为给人们造福,和韩湘子合议作法,在石狗的耳朵里,一个滴进了水,一个吹进了风。吕洞宾口中念念有词,韩湘子用铜带在狗头上轻敲两下,顿时,石狗岭上的奇迹出现了:一个“风窖”,一个“雨窖”,窖口宽数尺,窖深叵测,风窖口杂草丛生,凉风习习;雨窖内怪石嶙峋,银珠欲滴。一个司风,一个司雨。从此当地三日一风,五日一雨,风不鸣条,不摧折林木;雨不破块,不打损禾稼。故此方圆百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盗贼不生,夜户不闭,行人让路,道不拾遗,野无饿浮,茶歌达旦。呈现一派升平悦乐景象。   

丽垌老松林

       信宜市白石镇丽垌村的丽垌口,有一片生长了二三百多年的老松树。这片老树林有马尾松500有多株。都十分高大,树干挺拔,魏魏苍劲,树皮粗糙如老龙鳞,最大有一株树高约27米,胸径3.15米。据丽垌村居民说,他的祖上约在明未清代(约公元1646年)由外地迁到大雾岭下的丽垌村时,那几松林就已经存在。

       丽垌村是个小盆地,这片松林就在盆地的入口处,人们也叫水口木,水口木一般群众都自觉地保护,一来迷信风水,砍之不吉;二来绿化环境,涵养水源,阻挡着北风,保护盆地里的一千多亩农田。虽然几经社会动乱,这片松林却一直被群众保护得很好。

       松林中有小溪穿流而过,溪边怪石林立,泉水清澈见底,山虾成群,闲游地怡然自得,历历可数。小溪穿过松林后,形成瀑布,像无数白练悬挂在山谷间。坐在幽静的松林中,欣赏古老的松林,干枝伟岸,松针茂密,微风过处,涛声滚滚。听水声潺潺,松涛涧唱,鹤唤雀语,别有一番情趣。汇成美妙的交响乐曲,雄浑清脆,和谐悦耳;远看,是一幅美妙的天然松鹤画图。

       丽垌老松林,景美壮观,吸引不少游客前去探秘,进入此地,不仅可以观赏高大松树,也犹如走进一个植物园,松林下有枫木、赤黎、樟树、竹子、芒草、芒萁等;有山稔、山楂、苦柴木等野果,各种杂树藤蔓,更令人叫不出名称,到处树木亭亭,绿叶片片。林间还有野砂仁、金银花、杜仲、首乌、白芍、益智等名贵药材;还有那山花,多得连园艺家也叫不出名来,一年四季常开不败;红的像火,黄的如金,白的似银,紫的若霞,一朵朵,一簇簇,争妍斗艳,到处散发出阵阵馨香,引得蜂蝶团团打转,游人一闻,顿生醉意。古松林下不愧为一个“绿色的植物园”啊!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轵诚 发表于 2008-5-31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怎么认真认识过信宜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楼主| 围城 发表于 2008-5-31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胜古迹〕信宜古城址

〔名胜古迹〕

信宜古城址
          信宜古城址在镇隆镇八坊村,东、西两江夹趋而下,汇合于南而为窦江。大应岭耸峙其前,登高山屹立其后,左凤岗,右榜岭,远挹山光,近吞水色。
       宋元时,城墙是用土夯筑的,周围185步。明正统五年(440年)始筑砖城,周围255丈(当时度计,下同)。高1丈8尺,凿濠池,周围414丈6尺(今城东、西、南三面俱环窦江,无濠堑)天顺三年(1459年)创串楼548个。正德五年(1510年)筑子城。嘉靖十三年(1534年)设敌楼13所,四十五年增窝铺、包腮墙。明末清初,战争频繁,城垣被毁。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修复,砌以砖石,周围525丈,高2丈6尺。厚2丈3尺;设东、西、南、北4个城门,上建四角楼;又建窝铺43间,雉堞526个,城的规模定型下来。嘉庆十八年(1813年)移建南门于学官前正南位,改称文明门,同时将旧南门封闭。光绪十二年(1886年)添建四门炮台。民国时期改建文明门,仿宫殿楼台式,两层,底层为瓮城;中开拱门,高4.73米,宽4.4米,深10.55米,建筑体宽24米,深14米,高30多米;装修式样属“庶殿顶”的楼台结构;大屋顶,高台基;鼓磴式柱础,抬梁式屋架,屋檐下有莲花托拱头,衬以红墙绿瓦,群众称为“红楼”,为茂名市重点保护文物。
        民国28年(1939年)城墙全部拆除,只保留北门和文明门,城基改建为环城公路;东北角的校场曾辟为运动场,现为东江中学;城外的东岳庙、金花庙等均已拆除;城内原有八座牌坊(故称八坊村)也早已拆掉,惟文明门(红楼)、学宫(部分)清代初期建的起凤书院、黎照书院等保存较完整,多数街道仍具古城风貌。
        目前,虽经历数年代沧桑,信宜镇隆古城仍有部分保持完好。这座古城,不仅那些古建筑物的风格显得古朴大方,城里还有13所书院和多个公祠、公馆以及学宫、中山公园等一批具有相当高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群,那些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木也偶有所见,中山公园里的那棵古榕,至少有近千年的树龄。总而言之,镇隆古城具备有深厚的人文景观和庞大的自然景观。镇隆古城里的每一处古建筑,每一棵古树木,都深深地留下了岁月的斑痕,引人遐思。
        据史料记载,信宜建郡始于唐武德四年(621年)至宋末元初,筑起土城墙,形成一座圆型古城,十字街贯穿城中东西南北、有城门,古城墙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城中的建筑物多建于元明清代,民国时的建筑物也有少许,不过多分布在与镇隆古城仅一河之隔的镇隆古街上。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是文明门(红楼)、大洪国王府(学宫)、又称孔庙,招贤馆(又称洗太庙)这三处古建筑均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憾的是,招贤馆原本面目不再,现已恢复为洗太庙,庙是近年才重修的,找不到丁点儿古味。红楼(文明门)倒是将楼体保存了下来,但楼内却空无一物,山风穿堂而过,有种人去楼空的感觉。大洪国王府总算避过了一场大劫难,大多建筑基本保存下来。   
       大洪国王府至今古貌犹存,青砖绿瓦,飞檐走角,气势不凡。殿内正梁雕有双龙,栩栩如生,颇有几分王者之气。清大洪国王府旧址位于旧县城(镇隆)文明街,即学宫,又名孔庙或圣殿,是原信宜最高学府和尊儒奉孔之处。始建于元朝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清咸丰三十一年(公元1861年)广东天地会首领之一陈金釭率农民军攻占信宜城重建大洪国号称南兴王,定都信宜,以学宫为元帅府,故更名为大洪国王府。陈金釭还将洗太庙改为招贤馆,召集部下在此运筹惟幄,指挥义军进行反清斗争。
        其实,在镇隆古城的旧址上,尚有几所保存较为完整的书院,以及一些公祠和民居,这些古建筑物或多或少留下不同时期的历史烙印。如建于民国初期的简斋书院,便留下当时广东省主席胡汉民的墨迹,胡以楷体题写的“简斋书院”,刚劲潇洒,清晰可见。起凤书院建于清代,是一所规模最大颇具特色的书院,后楼为县生(学子)考秀才的地方,当时称考棚,考棚两边为学子作息之所。在书院内斑斑驳驳的墙上,镶嵌着八块极其完整的碑刻、读碑,方知是记载着一些书院宗旨、守则、条例、名人庆贺之类的东西。菁莪大屋是一所当地最大的古民居,至今仍住着几户人家。二进墙壁上留有五十年代初的多幅宣传画,以及文革时的标语。
        李廷枢公祠,据说是为纪念当时的清官信宜知县李廷枢所建的。李廷枢祖籍江苏无锡,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四月,李廷枢任信宜知县,同年十月初七病逝,死时,李知县身上仅有几块洋元,当地百姓自发筹资将李廷枢尸体运返江苏无锡老家。次年,老百姓又捐资修建李廷枢公祠,占地400多平方,至今旧址尚存,但已破落不堪。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当时的知县雷澍春拨款重修李廷枢公祠,至民国二十八年米(1939年)县长张虞绍再修时写下对联:路不拾于遗,樵夫往迹三升米;爱能延乎世,棠舍余思一瓣香,挂于殿前。可见一任清官,虽来去匆匆,却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值得一提的是,在镇隆古街一临水处,有一座“茂园蔡公祠”,至今保存较为完整,此公祠建于晚清时,檐边的系列壁画,技艺高超,神采依然,颇为罕见。
         可以说,镇隆古城里的每一座古建筑物,都是一个小小的历史博物馆,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只是岁月尘埃已将它们深深地封存了起来,难见天日,甚至成了难解之谜。                                                                                                                                                                                                                                                                                                                                                                                                                                                                                                                                                                                                                                          

梁德古城遗址
          梁德古城遗址在池洞镇太安村。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析端溪县地置梁德县,同时置梁德郡,是信宜建县之始。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梁德县为怀德县,所以旧县志称故城为“怀德街”,群众叫“围底街”。唐武德四年(621年)和五年,先后析怀德县地置信义、潭峨、特亮等县。宋开宝五年(972年)怀德、潭峨、特亮等县并归信义县。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信义县改名信宜县。
    梁德古城东北靠山,西南濒临东江(现河道是后来改流的)上游。当年,木头船可由鉴江上溯到此,民国初年还通竹筏。古城略呈椭圆形,东西长456米,南北宽235米。大部分城墙为夯土墙。在荔枝地一带残存部分墙基,有高约3米或1米的。城址周围有堆积层,大都是砖头、瓦砾。
     1983年普查文物时曾采到一块古城砖和一块布纹瓦。砖长43厘米,宽27.3厘米,厚 13.5厘米。瓦长42厘米,宽24厘米,厚1.7厘米。古城遗址内有把堂旧址,街道旧址。城墙外,西北是操兵场,北有杀人场。城郊有营拗地、菜园地,东面是东郭。

大王洞
          大王洞(光绪《信宜县志》称“翼王宫”)是瑶族斗争遗址,在怀乡镇与旺沙镇接壤的黄华江虎跳峡岸边,在一片200米高的如削的石壁中间,旧有二条大藤,瑶民可以攀援上下。洞周围和对岸都是悬崖,江水从崖底流过。岸边仅有一条人行小道,曲折崎岖,极为险峻。
        明万历四年(1576年)两广总督凌云翼调集20万大军分10路围剿罗旁瑶民,命高州参将陈璘率一路进攻信宜怀乡。当地瑶民首领肉翼大王率众浴血抵抗,战败后退守虎跳,进入洞中,据险固守。陈璘的兵将无法上去,被牵制于此,进退两难。后来,陈璘佯作退兵,派一部分人员乘船沿黄华江而下。肉翼大王出来察看,被埋伏岩下的陈璘飞剑砍死。头颅顺黄华江流至约3公里下的罗山河滩。后人就在罗山建大王庙纪念他。民国后期,该庙己废。
        虎跳峡两岸石山中遍长杜鹃。春季鹃花似火,江水如蓝,诗人墨客喜欢到此凭吊、览胜、吟咏。清道光七年(1827年)贡生刘朋有《游牛下峡》诗云:叠嶂疑无路,舟行石罅通。几湾湍水绿,数里杜鹃红。断岸少人迹,阴崖多鬼风。石幢高百尺,传是翼王宫。                  

凌十八故居
         凌十八故居在钱排镇北内村塘坳自然村。为四合院式,瓦面,泥夯筑墙,土木结构。正厅有木屏风一座,上书“安德堂”横匾,配以对联:“安心分常乐,德深意少忧”,楷书,柔和端庄。有人说是凌十八亲笔,有人说是凌十八父亲凌玉超所写。
        凌十八,名才锦,兄弟6人。清道光二十八年正月(18482月)他在广西平南参加拜上帝会,即奉洪秀全、冯云山之命,回信宜组织大祭拜上帝会,到道光二十九年底,已经聚集二三千之众。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九日(185032日)为了发动大寮起义,即史称凌十八起义。他把水田、山地、房屋等全部出卖,涓滴交公。是年七月廿二日(829日)凌十八举旗起义,打响太平天国起义的第一枪,击退数千官兵的围攻,转战两广三州六县,最后失败于广东罗定县的罗镜圩,全军壮烈牺牲。凌十八起义坚持了两年多,动摇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支援了金田起义和太平军北上,揭开近代史上广东农民起义的序幕。凌十八故居位于云开山脉的一条山脊之间,周围奇峰高耸,松杉漫山,山花遍地,溪涧纵横。凌十八的英风亦将万古长青。

大洪国王府
      大洪国王府旧址在镇隆镇八坊村文明街,旧信宜县城学宫,现镇隆小学校内。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广东三水天地会首领陈金釭率部攻占信宜,重建大洪国,仍称南兴王。以信宜县城为首府,以学宫为王宫(府)信宜县学宫遂成为广东省近代史上农民起义斗争的重要遗址之一,1988年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人民政府拨款修饰。
        信宜学宫始建于元朝至正十四年(1345年)历代几经修建,至清乾隆四年(739年)改建为清代风格的建筑。前有棂星门、圣域坊、贤关坊、伴池;中有大成殿、东西配、东西庑;后有明伦堂、尊经阁。
       现尚保存棂星门、圣域坊,贤关坊和大成殿。大成殿为宫殿式的建筑,砖木结构,面宽15米,进深14米,抬梁式屋架,有石质莲花往础奠托的六支铁枝木大柱支撑着,木质斗拱装饰着龙头和卷云刻纹。殿堂的外观为歇山顶。重檐四出,正面屋檐下有一排釉陶竹枝栏杆。

怀乡起义指挥部
          怀乡起义指挥部遗址在怀乡镇怀乡小学校内。怀乡小学原名怀新小学,前身是清咸丰三年(1853年)创建的怀新书院。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坐落该校西北,是一座3间的两层楼房,土木砖瓦结构,面积100平方米。
         1927年上海“四·一二”、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反动派疯狂镇压革命。根据“八一”南昌起义和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遵照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中共信宜县委以该处为指挥部,于19271215日举行了震动粤西的信宜怀乡起义。
      当天晚上,起义队伍攻占设在怀乡的信宜县七区民团局,攻占怀乡区署,俘获怀乡区长周植盛,成立信宜县怀乡区苏维埃政府,宣布革命政纲,执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太大,起义队伍转战几个月后,终于分散隐伏待命。1983年,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定为信宜县(市)文物保护单位。   

起凤书院
        信宜起凤书院在镇隆镇旧县城内文明横街,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县裴正时创建,以对岸有凤凰山,取“腾蛟起凤”之意而命名。
       初建时为三座两廊,坐北向南。道光二十年(1840年)知县罗嘉会重建,添设廊庑号舍,兼为试院,又称“考棚”。光绪五年(879年)于书院正座建楼,因唐太宗开文学馆,给所选十八学士绘像题名,时人仰慕称为“登瀛洲”,而取名“登瀛楼”,增设厅堂6间,房子12间,为生童肄业之所。现登瀛楼较为完整,土木结构,砌砖墙,面宽25米,进深15米,抬梁式屋架,鼓蹬式大柱,斗拱雕刻龙头,喷水柱托住梁架。
      楼上正厅上镶一块万字曲屏风,线条精细,古朴大方。书院前座,民国中期改建为西式洋楼,是中国国民党信宜县党部所在地。

锡三公祠
          锡三公祠在朱砂镇双砥村,是余姓祠堂,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祠堂东北向西南,砖木结构,面宽75米多,深50多米,高7.9米。三山门,中间大门,侧门略小。
       锡三公祠两侧有对称的平房建筑群共89间,共占地3700平方米。正厅有拜堂。梁柱、檐、柱均有雕屏,雕刻“八仙过海”、“郭子仪贺寿”等图案,刀法精细,画面清晰,人物惟妙惟肖。画上尚存部分金漆。祠内墙壁仍保存人物、花卉图和书法条幅。壁画绚丽多姿,书法苍劲有力。祠堂保存较完好,惟大门上原有的石匾以及门前两侧的石狮、石鼓被拆除。

敕书楼
          敕书楼在朱砂镇双砥村蒲竹径,建成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间,建楼人武信骑尉余应晓(又名余潜斋)任皇帝的卫士,曾经救过皇帝。天启四年,他告老还乡,明熹宗敕赐书柬,表彰他的功勋。余应晓回乡后,即建敕书楼供奉皇帝书柬。楼坐南向北,砖木结构,两层楼房,红墙绿瓦,花窗拱门。正门上边竖一直匾,上镌“敕书楼”三个大字,正楷柳体,工整秀丽。皇帝书柬被供奉于后楼正厅。书柬早失,楼房还在。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楼主| 围城 发表于 2008-5-31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宜名食特产

〔名食特产〕



南玉工艺品

        信宜物华天宝,盛产南方碧玉(简称南玉),碧绿如翠,晶莹如冰,玉质柔润,石纹雅致,是全国三大名玉之一。主要产地在金垌镇。这里峰峦叠翠,流水潺潺,锦山秀水,景色绮丽,南玉贮量丰富。当地艺人以手工加工的方法,制成玉手销、玉香炉等工艺品,销往高州。化州、电白和广西等地。

       信宜玉工艺有新的发展。造工精巧,种类繁多,饮誉国内,风靡海外,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加拿大、美国以及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信宜玉雕工艺品有花卉、人物、兽口。平素、雀鸟、宝塔、多层玉球、首饰、盆景、玉碗、茶具、酒具、王杯、餐具。杂件、文具、宝石景泰蓝等17大类、220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玉塔、玉石盆景、玉碗。宝石景泰蓝等产品蜚声中外。

       玉雕塔    信宜玉雕行业生产的玉塔在全国玉器行业中一枝独秀。信宜工艺厂制成一座大型玉雕塔一慈云塔,高3.l米,重1.5吨。该塔现在广州白天鹅宾馆长期展出。该塔是仿《西游记》中描写的慈云形状,参考国内现有的古塔、古寺建筑造型而设计成的。整个塔运用浮雕、搂空、圆雕等多种雕刻技艺,并巧妙组装、镶嵌而成,以大、古、雅、巧著称。

      玉珠佛塔     该塔高3.4米,底层直径0.76米,顶层直径0.4米。全座佛塔共由玉珠16万颗组成。这16万颗玉珠是用南方碧玉经精工细琢,磨成粒粒玲珑剔透的玉珠。佛塔正面两侧各有49级阶梯。塔身共11层,层层有拱门、栏杆、飞檐、瓦楞和垂滴。每层中央有袒胸露腹、笑容满面的勒弥佛。66个大小不同的挂钟,分别挂在每层的檐角。全塔选料上乘,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古雅别致,被誉为“中华的世界第一”的高级艺术珍品。

      玉石盆景    该工艺品是以南玉为原料雕制而成。其中以仙桃、葡萄盆景著称。它以天然翠绿南玉作叶子,淡绿透明的玉石作果桃,经过巧制,造成一个个熟透泛红的仙桃,一串串熟透发紫的葡萄。这些盆景,有的枝叶繁茂,含苞待放;有的果实累累,栩栩如生。1986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信宜时,观赏了各类玉器工艺美术品,对其中取材《西游记》中“蟠桃会”的特大玉石盆景深感兴趣,他赞说:“这么大的桃,真是从古到今第一啊!”19869月,信宜工艺厂制作的玉雕大仙桃盆景,荣获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评奖结束后,送北京中南海紫光阁长期展出。1989年,信宜玉雕工艺盆景在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质奖。

      玉碗     玉碗具有薄胎光洁、色泽翠绿、玉质柔润的特点。玉石碗、杯共有20个花色品种,最大的玉碗口直径41厘米,在玉器史上罕见。

       宝石景泰蓝     这是玉雕工艺美术品的新产品,列为广东省科技开发重点项目。该产品以传统景泰蓝配上玉雕工艺美术品制成。有花碟、挂碟、时钟等10多个品种,产品雅观大方,古式古香,是艺海姣姣新秀。该产品获金质奖。

       一帆风顺     大型玉雕艺术珍品“一帆风顺” 是广东省人民政府贺香港回归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礼品。是一件巧夺天工、晶莹亮丽、造型精巧、神韵生动、气势雄伟、高贵典雅的稀世珍品,被香港市民誉为“最佳礼品”。其制作材料为蜚声海内外的绝无仅有的信宜产南方碧玉。信宜市也因承制这件稀世珍品而名声远扬。“一帆风顺”礼品寓意深刻,独具匠心。由三帆龙船、玉球和基座三部分构成。“九州方圆,龙昂首,飞千重云水。四海辽阔,帆鼓风,破万里波涛。”龙船,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古朴、坚实的船体和雄伟壮丽的建筑,浑然一体,喻示古老华夏繁荣昌盛,坚不可摧;炎黄子孙团结一心,乘风破浪。雕有“一帆风顺”、“国泰民安”、“繁荣稳定”三面风帆,无限的时空回荡着中国人民喜迎香港回归的共同心声。龙船上牡丹、红棉环抱着紫荆,象征香港回到祖国怀抱;飘带和56个灯笼映衬着明珠,寓意中国56个民族笑逐颜开,欢庆本世纪末最隆重的民族盛典一—香港回归。基座为方形,玉球为圆形,基座和玉球的构成喻示九州方圆,象征香港这颗明珠有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后盾,在中华大地上将会发展越来越繁荣昌盛。整个玉雕重2390公斤,高(连基座)288厘米,龙船长288厘米,宽128厘米,谐香港市民“易发发”音,象征香港繁荣昌盛、财源广进!

竹编工艺品

        信宜的竹器编织有悠久历史,竹器品种多,产量大,是出口创汇大宗工艺品。竹器原料是竹子,全县有竹子20万多亩,为竹编工艺品提供丰富材料。编织工场星罗棋布,遍及全县各乡镇农村。竹编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编织艺人手工精巧,善于创作,并能根据市场变化而不断创新。信宜竹编工艺品主要有:花篮、银箩、花碟、面包篮、面包箩、书箱、圆箩、蛋兜等类共l000多个品种。从事竹编工艺的达6万多人,每年出口2亿件,金额达亿多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英国、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龙须草席

       龙须草席是信宜传统名优特产。钱排镇云开村北部的龙须顶,海拔1327米。因它位于云开山脉腹地,故又称云开山。该山经常云雾笼罩,古称云罩山。山上生长着一种独有的名草一一龙须草。这种草生在石嫁中,多攀于石壁上,垂下而长,不怕高山大风,不畏暴雨烈日,耐寒耐热。这种草质地坚韧,实心、无节。每株长度一般在150厘米左右,大小几乎一个样,是天然生长的一种上乘草席材料。每当金秋时节,当地农民成群结队上山采割,用它编织成各种不同规格的草席一龙须草席。这种草席,色泽淡黄,鲜艳,光洁润滑,美观舒适,夏凉冬暖,是一种难得的高档的天然草席。

怀乡鸡

        怀乡鸡是的传统名优特产,被《广东省畜禽良种志》列为广东省四大名鸡之一。这种鸡肉蛋并用,具有脚黄、嘴黄、皮毛黄的特色,故又称怀乡“三黄鸡”。主产地为信宜县怀乡镇以及洪冠、茶山、贵子、东镇等乡镇。

       怀乡鸡,以色泽美观、肌肉丰满、肉质嫩滑、骨软皮脆、味道清香甜爽而名扬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此鸡适应性强,既可以家庭、野外放养,又可以设栏群养或笼养。一般饲养5个月左右,便羽毛丰满色艳,每只重达1.52.5公斤。现在,各乡镇农户普遍饲养怀乡鸡。全县年出栏量l100多万只,销往广州、深圳、珠海、湛江、江门、茂名等大中城市,以及出口到港澳地区。

信宜山楂

        山楂,属蔷薇科,落叶乔木,性喜深山,不畏严寒,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果实酸甘稍甜,是一种别具风味的水果。信宜山楂,含有维生素C、核黄素、柠檬酸、胡萝卜素、酒酸等成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清积去瘀,消滞生津,增进食欲,特别对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抑制和降低胆固醇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素有“果中之王”的美称。信宜山楂,产于大成、白石、钱排等镇。

      信宜市以地产山楂为原料,制作蜂蜜山楂精、山楂可乐、山楂香梹、山楂饼、山楂汽水、山楂汽酒、山楂等系列产品,远近闻名,十分畅销。其中信宜食品厂生产的蜂蜜山楂精,风味独特,分块状和颗粒状两种,是国内首创。1984年荣获广东省优秀旅游产品奖。1985年荣获茂名市优质产品称号。产品销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深受用户好评。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时,都喜购蜂蜜山楂精带回去饮用,或作送礼佳品。

合箩茶

        信宜合箩茶,历史上曾列为贡品,现在被列入中国名茶一—历史名茶类,载人《中国名茶志·广东卷》,是广东省15个名茶之一。

       合箩茶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合箩茶产地是径口镇三唛顶茶园。三唛顶海拔605米,山顶上有一块大石,直径3米多,形似竹箩,中间裂开,在裂缝中生长棵茶树,由它繁殖发展,故称“合箩茶”。该茶抗虫性强,内含物丰富,据测定茶多酚38.3﹪,儿茶素总量132.2﹪毫克/克,咖啡碱4.l﹪,氨基酸3.3﹪,水浸出物38.99﹪。制成的特级煮茶外形紧结、多毫、呈翠绿色,汤色呈浅绿色且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可口,带自然花香味。

       民间有许多关于合箩茶的传说。其中有一则写道:清朝乾时期有一白发“仙人”腾云驾雾来到三麦顶茶园.老茶农以茶招待。“仙人”品尝到如此清香甘醇的靓茶,十分惊讶,叹不已,挥毫写下“清香招来云外客,美味引出洞中仙”随驾雾离去。乾隆年间,县官把合箩茶向上进贡朝庭,乾隆帝品此茶后,精神振奋,心旷神怡,特须曰赞:“合箩茶,形美、香甘醇,天下奇宝也。” 自此之后,合箩茶美名传扬国内外。

      合箩茶虽然美名远扬,近年来,合箩茶多次参加市茶叶质量评比均获第一名,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参考广东省茶叶质量大赛,得特种优质茶类高分,列人中国名茶之一。

信宜柿子

       信宜市东部、北部山区,农民普遍在屋前宅后种植柿子树每到秋天时节,黄橙橙的佳果缀满枝头,为山乡增添景色。

       信宜柿子有方柿和牛心柿两类。果大肉厚,甜脆可口,有特的风味,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柿子含有淀粉、糖份、蛋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岭南大众佳果之一。秋天,柿果成熟后,将它摘下加工成柿饼,耐贮藏,方便运输,是信宜传统外销果品之一,畅销国内外。当地人民习惯将柿饼制成“五果品”,作为春节和婚庆喜事的馈赠果品之一。

       柿子除供作果品外,还有广泛的用途:柿子可以制柿酒、柿醋;柿霜可以提取甘露醇,代糖制作糖果;柿蒂是治疗呢逆胃病的有效中药;未成熟的落地柿子,可制柿漆,是良好的防腐剂;柿树时可制成“柿叶茶”,是一种别具风味的饮料。信宜市有柿树1330亩,年产柿子350万公斤。人们称它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

信宜田七

       田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三七,是因叶73而得名,原产于广西镇安府(今德保县)。在明代。镇安府所产的三七均要进贡给田州(今田阳县)官府,故名“田七”且一直沿用至今。根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田七“味甘微苦 颇似人参,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可见,田七是一种贵重药材。据科学测定,田七含铁64﹪,钙13﹪,蛋白质14﹪,糖6﹪,具有去瘀止血,消肿定痛,治跌打外伤等功效。闻名中外的“云南白药”就是以四七为主要原料配制的。

       田七属荫性作物~种植土壤以温暖阴湿、腐植质丰富的轻粘土为宜。种植时间在每年的1112月,一般种后4年才能收获。因此,在高寒山区的大成北梭尾塘村种植四七,有得天独厚优势。

       田七以个大、肥实、体重、皮细、截面灰色、无裂隙,俗称“铜皮铁骨”者为佳。加工时除去茎叶,用清水洗净,又除去细根须,晒12天后剪去芦头、支根,再晒到八成干时进行第一次搓揉;然后用手帕稍大的麻袋,装人适量田七户置板上均匀揉搓,去净泥皮;以后每日边晒边揉一次,反复34次;让其慢慢干缩结实,再晒干或用火焙干;如放进麻袋加入芭蕉叶一起搓,使之增加光泽,效果更佳。

       田七盛产信宜市大成镇,是名贵中药(南药),有去瘀、止血、消肿、定痛和活血强身的功能,主治跌打损伤及各种出血病症。大成镇曾以它制成营养、滋补、治伤系列产品——金津系列饮料,在1988年中国首届饮料节上被评为最受消费者喜爱饮料,获得金奖。

红糯荔枝

       信宜鉴江红糯,原名信宜糯米糍荔枝。19897月,广东省果树研究所主持的茂名市糯米城荔枝品种鉴定会,评定信宜糯米糍是茂名市内的最佳荔枝品种,并定名为“信宜鉴江红糯”。这种优质荔枝具有高产、小核、肉质爽脆、汁多浓甜、果皮红色等特点,可食部分为全果的7883%,含可溶性固形物17.518.5%,11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20.4227.71毫克,含酸量0.130.22%,蕉核型单果重量为2538克,是岭南佳果一荔枝品种中的上乘品种。

       信宜鉴江红糯,唐初已有种植,至今有l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分布在镇隆、水口、北界、高坡、东镇、丁堡、池洞等乡镇,全县现有百年大树数百株,树高78米,冠幅813米,树干围1.31.7米(平均1.5米)树势壮旺,树叶茂盛,色浓绿有革质,开花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果熟期7月上旬至中旬。近10年来又有较大的发展,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镇隆鱼古

       镇隆镇盛产塘鱼,是信宜鲜鱼生产区之一,人们以鱼烹调菜式较为普遍,款待客人更是“无鱼不成宴”。厨师们以鱼为原料可以制出多式多样的美食,诸如:鱼古、鱼丸、鱼面、鱼腐、鱼扣、鱼饼、鱼生、普通全鱼、困水鱼、松子鱼、带亲(蛋)鱼等等。

       镇隆鱼古是远近驰名的佳肴,其特点为:软、滑、皮脆、鱼味香浓,爽口不腻。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信宜时,厨师特制了鱼古招待,客人品尝后,频频点头赞赏。镇隆鱼古盛名于1932年前后。当时,信宜著名酒家会香楼名厨苏北寿与钟桂芳烹任技术闻名全县,制作鱼古是拿手佳肴之一。后来,此种菜式在当地逐步传开,成为筵席之上等菜肴。

       制作鱼古以鲜鱼肉(去净头骨)为主要原料,普遍佐料为面粉、生姜、生葱、鸭蛋等,精制品则加虾肉、蟹肉、香菇等。刀工十分讲究,原料混合后,要剁成十分细碎的肉浆,用手捏之,能入指纹。其次,油炸的火候要适度,才使鱼古成为优质菜肴。

“食惯嘴”粉皮

       池洞镇食惯嘴村生产的粉皮(以大米为原料,加水磨浆,然后用蒸具蒸熟成一张白纸状的食品),信宜人称为粉皮。是信宜的传统名小吃,已有100多年历史。相传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池洞镇一户姓谢的农民,在食惯嘴村大道旁边开办小食店,以经营粉皮为主。为了使自己的粉皮具有独特风味,他苦心钻研,经过数年多次试验,终于制成了脸炙人口的“食惯嘴”粉皮。

       “食惯嘴”粉皮的主要特点是:粉薄、幼嫩、香滑、软韧、细条均匀、美味可口。因而,吃过“食惯嘴”粉皮者,都赞不绝口,自己吃了,还要买几斤带回家吃。“食惯嘴”粉皮几代相传,声誉不绝。粉皮的制作,十分讲究。选料上乘,要用冬季稻黄谷,精心加工成白米,用适当比例的水,浸一小时以后才磨,必须磨两次:第一次粗磨,第二次细磨,适当加上配料,蒸粉皮时一要薄,二要猛火,并特别要掌握火候。蒸好后切成丝条状,再加上调味品,即可食用。

西江柴枪粉

       信宜北界镇西江热水窝村,有远近闻名美食一—柴枪粉。它是大米制品,是美味的小吃品,因其中间大、两头尖形似柴枪而得名(柴枪是信宜人用来挑柴草用的竹木棒)柴枪粉与其他米粉比较,有其独特的风味:薄、韧,质地幼嫩,有光泽,厚薄均匀,香味可口,食后回味。

       柴枪粉主要产于温泉村,历史悠久,始于清乾隆三十年年,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几十户人家,大部分都制作柴枪粉。成品主要运往东镇、镇隆、北界等集市销售。专业户陈志光现已70多岁,从他祖父开始,几代人都以制作柴枪粉为主。到他当家时,每天加工大米20多斤,从傍晚开始至次日凌晨才能制作完成,天亮后即挑往集市出售。以优质美味取胜,产品十分畅销。

       柴枪份制作工艺精细,选用优质大米,磨成幼嫩米浆,盛于器皿如镜子光泽。蒸制时火候要适度,时间不够则糊,时间长了则鼓气泡。1斤大米可制成30块,平均17克大米制成一块,体积轻巧,每块长20厘米,厚0.5厘米,大小规格一致。柴枪粉的佐料十分讲究,用花生油、沙姜、蒜米、丁香、川椒、韭菜……多种香料混合,以微火熬制几个钟头而成,斟下粉面成珠状。普通成品以韭菜、芝麻作馅料,精制品则加肉粒、豆饼粒、云耳丝、蛋丝等。

北界豆饼

       信宜的豆饼是豆制食品,与豆腐相仿,大豆制成豆腐后,还需压少水分,加工成块状。这种食品遍及信宜各地。但最有名气的,数北界豆饼。该地制作的豆饼,皮韧,肉嫩,桔黄色,结实可串,豆香浓,耐炖。切成三角形半裂开,内装入韭菜、猪肉粒、虾米馅料,煎制而成,称“豆饼角”,其香味浓郁可口,为家庭待客之上等菜式,酒家把它列为信宜传统美味菜谱之一。外地人来信宜,品尝后,均赞口不绝。

       北界豆饼主要产于北界镇的坡头、金渠、桃子等地。豆饼制作始于1930年前后,迄今已有70多年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坡头村的张伦瑞(绰号“豆饼佬”)制作豆饼出名。20多人的大家庭大部分劳动力投入制作,每天加工六七十斤大豆,兼制腐竹运去高州、湛江等地销售。取剩下的豆渣作养猪饲料,发展养猪业,平时养七八头肉猪,数头母猪,以及几十头猪仔。近年,张氏后代有些已迁往外地发展豆饼制作业。

       北界豆饼制作工艺精细。大豆去壳后,吸足水分(约浸10小时)豆浆幼嫩,只用盐卤凝固,一般不用石膏,故成品无石膏异味。煮豆浆用过的铁锅,去净焦加油拭擦再用。包制成块后,用铁筛烤黄。每块6厘米见方,厚1厘米,每斤大豆可制作十三四小块。北界豆饼主要在当地销售,旺销期逢圩日(集日)有30多摊挡上市。除供当地群众外,市区酒家饭店有时专程前往购买。

水口黄鳝粥

      信宜水口镇一些酒家,以黄鳝和大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种食品——黄鳝粥,成为新的美食品种。几年来畅销不衰。

      黄鳝粥的黄鳝,原称鳝,属鱼纲,合鳂科。体呈鳗形,长达50余厘米。黄褐色,头大,口大,唇厚,眼小,无鳞。是淡水食用鱼类之一,信宜境内均有出产。

       黄鳝粥的制作比较讲究,先将黄鳝放入清水活养23天,待它排完屎泥之后,捞起来把每条黄鳝的尾部割一刀,放入煲内清水让它漫游流血,然后烧火慢慢地煲,等到黄鳝煲熟即可熄火(不可过火),把黄鳝夹起来(夹住头部)从头到尾把肉剥下用磁碗盛好。另外,将提前半小时洗好的大米放小黄鳝血汤内煲粥,待煲好后,再将黄鳝肉(完全没有鱼骨的)放入粥内加火煲数分钟。最后,把调味品生姜丝、蒜头(捣碎)、花生油、盐、胡椒粉、米酒等加进去,即成新鲜美味上乘食品。

       这种黄鳝粥,有较好的营养,香味浓郁,清甜爽口,食而不腻,以它独特美味吸引市内外不少顾客,食后令人称赞不已。

信宜石蛤

       信宜市境内的大山里,有一种生活在山坑水溪中的青蛙,叫做石蛤,又称山蛤。属两栖纲,蛙科。体长8l0厘米,比普通青蛙稍长、大些。背部一般为墨绿色或黑褐色,有黑斑;身的两侧淡黄色;腹面淡白色。头宽扁,略呈三角形;眼圆而突出;鼓膜明显;鼻孔小,口大;皮肤较粗糙,有两条背侧授;背部中央有浅色脊线一条。一般春、夏、秋季栖息于山坑小溪的石洞中;冬天,潜伏在草丛中越冬。

       石蛤,可供食用,味鲜美。“石蛤汤”是信宜的风味名吃,它有滋阴补肾的作用,是一种高级营养清补品。也可以蒸石蛤,或用荷叶包裹进行清蒸,味道更佳。



        谢谢指教



                                           广东信宜市政法委 罗本森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肥妹仔007 发表于 2012-9-14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介绍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①信宜百科

    ①信宜百科

    板块简介:信宜百科,信宜历史、信宜名人、信宜乡镇简介等

  • 今日主题: 0/全部主题: 666
  •  发布规则

     热点图文

     最新动态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7 X 24小时在线客服

    电话:0668-8884681

    手机:13510735541

    客服QQ1:1592772589,客服QQ2:1368203218
    邮件:admin@06681.com
    Copyright © 2018-2022 信宜玉都风情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申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3 技术支持:信宜玉都风情 粤ICP备200496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