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人喜欢吃籺,已成为一种很有特色的饮食文化。每逢过节,尤其是“鬼节”和“冬至“,喜欢动手的信宜人在那天就可以大显身手。 简介: 信宜的“籺”追踪溯源,由越人所传承而来的饮食,“籺”与现在广西壮族的糍粑同出一源,因为粤人与壮族同是越人的后裔。当地方言读如英语“at”去掉后面的“t”音。即“粫”,读音与“籺”相同,是广东粤西的一种方言。 信宜糍粑籺是用糯米粉加工的有馅类的食品,类似北方地区的饺子;但比饺子大4~6倍,通常煮熟或者生煎油炸食用。粫特指粤西这种饺子形状的糕点,而籺则泛指用糯米或糯米粉做成的各种形状的糕点。 做法: 糍粑籺做法有两种,分别叫踏籺和搓籺. 1.踏籺 选用新鲜优质的纯糯米,用蒸笼蒸成糯米饭,再放到石臼对中(石臼对是运用杠杆原理做成的一种脚踏桩米工具)——脚踏对——反复锤打,捣成烂至胶状不夹生、绵软粘稠的浆状。然后把捣好的糯米浆团分成大小适中的粉团,压扁压薄,包或夹上用烤酥捣碎的花生。芝麻白糖做成的馅,制成半圆状,也就是人所说的锅贴形状,当地人把一种锄地用的半圆形锄具称作烟帮,糍粑籺也被叫烟帮籺,籺成形后可根据个人口味,可甜可味,可蒸可煎,蒸则磁粑绵软粘稠;煎则松软香韧。由于糯香浓郁,绵软香韧耐咀嚼,冷热食均可。 2.搓籺 准备做籺用的糯米粉,把它堆成小山状,然后倒适量沸水进籺粉中间,开始搓籺粉。只要水和籺粉掌握得好,籺粉很快就能搓成一个大籺团。这时可以从大籺团上取下小小的一块,搓成圆球状,再在籺盖上压平,就成了籺坯。然后把籺坯捏薄,这个程序比较讲求技巧,要求把籺坯捏得中间厚四周薄,便于中心装馅和四周的捏合,否则容易露馅。捏好籺坯就可把已炒熟的籺馅舀进去,再捏合成半圆状.放进锅里蒸熟。 艾籺的籺皮则是用艾叶捣成艾蓉,后用艾蓉和大糯米粉混合而搓成的,因此籺皮呈黑色并带灰白点点状。籺馅一般是椰丝和花生。这种籺基本上任何时候都可以食。在一些村子里,“正穷晚”(正月的最后一日)是要吃艾籺的。 食法: 1.煮汤籺 一般是用韭菜炒猪肉,加花生和虾米等馅料的籺。通常会用鸭汤来煮煮籺。七月十四鬼节劏鸭吃煮籺是粤西人的传统节目。冬至也会吃煮籺,正所谓“冬至大过年”,过冬(至)时一家人会一起热热闹闹地做一顿煮籺吃。 2.干蒸籺 用一种竹编的蒸笼放进大铁锅中,把籺排在蒸笼上蒸熟,蒸籺带着竹的清香,非常自然可囗。 3.生煎籺 用大铁锅放花生油爆锅,放籺后不动,一面煎到金黄后,洒水加锅盖半分钟,以免夹生,再翻煎另一面,煎籺金黄,色香味俱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