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高城村,信宜簸箕炊非遗传承人李茂东、薛家凤夫妇,数十年来传承家族簸箕炊制作技艺,开拓创新,诚信经营,把簸箕炊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11月12日早上,高城水库公园热闹起来,一对老年夫妻开的一家簸箕炊“小店”吸引了往来的游客。这对年长的夫妻正是信宜簸箕炊非遗传承人李茂东、薛家凤夫妇。 他们把一块块簸箕炊放进两个小锅里进行油煎,不时翻动簸箕炊,散发出阵阵香味,煎到酥脆时,便及时起锅包装,送到游客顾客手里,让游客们品尝到簸箕炊的美味。 信宜竹资源丰富,竹萝与簸箕规格相呼应,是完美的组合,解决了以前簸箕炊的运输问题,方便挑着翻山涉水,长途跋涉。在农耕为主的时代,簸箕炊成为外出劳作理想的干粮。据了解,李茂东的簸箕炊技艺是家族传承,到他已经是第六代,他从小对簸箕炊制作技艺耳濡目染,1981年与妻子薛家凤一起制作簸箕炊。2022年9月,李茂东与薛家凤夫妻凭借着簸箕炊,获得信宜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簸箕炊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李茂东和薛家凤的簸箕炊制作工艺流程,先选优质大米加入山泉水浸泡透,用石磨磨成米浆,制作鸡屎藤味的需要加入鸡屎藤鲜叶一起磨,加入调料拌匀。 随后进入清蒸环节,在大铁锅内放少量水,上面放置簸箕,把米浆平浇在簸箕内一层一层地炊熟,最后撒入花生碎与白芝麻,出锅后切成菱形小块即可食用。刚炊熟的簸箕炊米香浓郁,嫩滑弹牙,回味无穷。也可将簸箕炊煎至两面金黄,外香里嫩,别具一番风味。 据了解,簸箕炊是一道传统小吃,有很多寓意。信宜方言“蒸”既是"炊",主要道具为簸箕,故名簸箕炊。方言“一运”是指一次,而簸箕炊是由多层炊成,要炊“多运”,喻意好运、层层高(层层糕)。传统簸箕炊一般为九层,代表长长久久。菱形的簸箕炊代表着多子多孙、丰收与纳财的美好愿景。 信宜簸箕炊与化州簸箕炊和钱排镇的托儿糍有所不同,有原味与鸡屎藤两种口味,即吃与香煎两种吃法。目前,夫妻俩结合消费者口味,对簸箕炊进行改良,尝试推出汤簸箕炊、炸簸箕炊、猫山王榴莲簸箕炊等多个新品,不少客人慕名前来品尝。 来源:信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