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李俊 发表于 2017-2-8 02:00

不要让你的善意成为一种伤害

不要让你的善意成为一种伤害
  李俊
  一直以来,只要张贴了善意的标签,人们做事情似乎找到正当性。其实,不管是恶意伤害还是善意的,本质都是一种伤害,甚至后者的程度更加严重。如果恶意伤害者还有一点良知,多少还是有一些愧疚感,但是善意者往往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在道德方面是经得起推敲的,所以就很难有罪恶感。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明明为对方好,可是一点都不领情。很多时候,所谓为对方着想,往往一种错觉而已。有的人觉得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对方,把自己定位成为普渡众生的角色。一个人有了道德方面的癖好,就有可能为了心中的善而做了恶,特别是那种道德优越感的欲望刺激之下。
  有一些人觉得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德,所以这个关心就变得无边界。关心别人是可以的,但是任何时候都有前提,一定要考虑被关心者的真实感受。如果人家不需要这方面的关心,你仍然不断地输这样的关心,那么只能产生彼此的不愉快。
  我遇到母亲某个同事,他不断地八卦我家里一些事情。我不愿意回答他,并且反问他行为动机的理由。他解释说,这一切都是出自关心我家某同学。客观来说,如果我把某同学的事情告诉他,我是没有任何收益,但是成本就是让某同学反感我。我从经济学角度给他分析,关心我家某同学有什么收益呢?最终还是让人家对自己反感,这是亏本项目,所以没有必要做赔钱生意。
  关心别人本身是没有错,但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把握好尺度,否则就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些道理再浅白不过了,可是有一些人始终都没搞明白,把自己的关心强加给别人,并且在道德方面的审判对方。要是这样的思维去做事情,那么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呢?
  有一些人喜欢成为人家的人生导师,好像自己是救世主那样,表面看起来定位是很高大上,但是本身上就是一种高人一等的味道,何来愉快相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方式,这里有认知方面因素,也有价值观因素,然而不管如何,都不应该贬低对方的生活方式。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她喜欢吃素,她说请我去素食自助餐,我是很愉快地答应了。说实话,我和她在佛学方面的观点是有差异,但是我始终都是很尊重她的生活方式。她说对素食感兴趣,我说陪她吃多少餐都是没问题的。我得知她提倡大家不要吃狗肉,我看法有所保留,但是为了照顾她的感受,我都在努力控制自己不吃狗肉。狗肉确实好吃,可是我更加在乎这份情谊,所以没有必要为了狗肉破坏多年经营的情感。
  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要过于强调动机,而是认真考虑一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我给学生辅导功课时,都是尽量不要批评对方,哪怕批评一下,也要在语言方面小心翼翼。道理是很简单,如果批评语言过重,导致对方产生反感,彼此协作关系会遭到破坏。我给一位初二男生辅导功课,他有一次没完成我布置的作业,他妈妈叫我惩罚他。我说真正受罚是我,他没有完成作业,那是我的责任。有的老师动不动就批评学生,完全没有考虑当事人感受,那么善意的出发点,能解决问题吗?
  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我知道要获得经济收益,就要学会服务别人。无论我做从事什么职业,我都是怀着一种服务心态,所以我也乐意伺候别人。我做家教时,称呼上是老师,然而我还是把自己定位成为知识服务商。我是给人家提供服务的,和酒店的服务员没有本质上区别。如果我教的学生不喜欢学习,那么说明我提供服务有问题,需要承担责任。如果我在酒店里端菜,也会想办法让顾客感到满足。有的服务员端饭菜时,手指头压到米饭,这是很错误的做法,但是顾客批评一下,他还要给人家颜色。假如有一天,我在酒店里做服务员,给客人端菜,一定会注意个人礼仪,让人家能够愉快来消费。同时,我还会努力练好普通话和英语,哪怕人家提出使用英语,我也应该尽量满足客人。
  如果一个人脑海里都是善意的出发点,往往就会容易失去自我约束,最终导致很多恶果的出现。不管刷盘子还是搬砖头,我都应该努力把工作做好。要是有一天,我成为某一位女性的婚姻合伙人,那么我也努力会给她提供优质服务。
  要是你打着善意的出发点,从而要求对方去体谅,这岂不是难为对方吗?隐隐约约的道德绑架,人家和你相处起来就觉得很辛苦,最终会离你而去。
                                                                                                         2017年2月8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要让你的善意成为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