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燕居委会 发表于 2013-6-5 17:46

广东版《小红帽的故事》:蚊子的由来

本帖最后由 中燕居委会 于 2013-6-5 17:56 编辑

    论坛非常不智能,非常蛋疼!我重新排版。
    昨天突然看到了灰姑娘的童话,便上网看了一下,结果发现灰姑娘的故事其实在唐末就已经开始流传了,同时也看到了一篇文章,讲了两个国产的童话故事,这篇文章里面讲到清朝初年的一个叫做张潮的作家写了一本书《虞初新志》的书(这里面的虞初是汉代的一个作家的名字),里面有一则跟格林写的小红帽类似的故事,叫做《虎媪传》。我觉得这个故事很熟悉,于是把它发给了一位在径口长大的同学,她回了个消息说这个故事她小时候听奶奶讲过,不过要生动一些。于是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给我们讲的一个关于会吃人的“野人婆”(这里面的“野”在客家话里是“吃”的意思,信宜部分小涯一般不说这个字了,而是用粤语的“食”字来表示吃,“野人婆”其实就是会吃人的老太婆的意思),这个小时候听到的故事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印象很深的是,这个吃人的怪物后来变成了蚊子还有“蚊an”(不知道学名叫什么,下雨前、傍晚时分成团结队到处吸血的小蚊子)。我上网找到了这个故事的具体版,结果发现小时候听到的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广东版的格林童话,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则故事的详细版我是在揭西的本地论坛上找到的,揭西在粤东,信宜在粤西,两地相隔很远,同时在广西的部分地方也有这样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看完后,发现除了极个别的不同外,这个故事跟我小时候听到的一般无二。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在全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里面,同一个故事都在流传,虽然细节上可能有些许不同,但是故事大概也是差不多的。而这个故事在两广流传也如此。我仔细看了这个故事,并努力回忆小时候听过的版本,做了一个比较,发现在故事流传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各自生活的空间、文化、习俗的不同,而对这个故事进行加工、改进。但是它仍然包含了小孩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内容,这段时间总会传出小孩子被猥亵、强奸的新闻,我觉得这个故事也许会适合父母讲给小孩子听,让他们从小学习到保护自己。
       相传很久以前,在良田地方(什么地方,这是可以随意更改的,小时候我听到的是什么地方,我不记得了,这里面的良田是揭阳的一个地方),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有一对年纪不大的姐弟俩要去邻村看望外婆,临出门,妈妈对姐弟俩说:“去外婆家要翻过一座大山,山上有一个野人婆,她青面獠牙,披头散发,手脚指甲极深,皮肤多毛也坚韧,长着尾巴,常会变成人的样子骗小孩子,捉住了就吸血,吸干血后就吃肉,你们可要小心。”姐弟俩从没有去过外婆家,顺着那条弯弯曲曲的山道出发了。
   故事的开头就显得有点恐怖了,小时候听到这个故事,总觉得很害怕。故事一开始交代了这个故事里面的几个主要人物:姐姐、野人婆、弟弟、妈妈、外婆。在这个故事里面,外婆虽然多次提到,但是从没有出现过。《格林童话》里面是去找奶奶,但是在这里面却是去找外婆,我觉得这个故事是妈妈讲给女孩子听的,为什么是外婆而不是奶奶呢?这大概跟中国的文化有关,因为以前,女子出嫁后,回娘家的机会并不多,而这个故事的主诉者,以看望外婆为主题,告诉孩子们路途上的危险,但是同时又让小孩子继续去看望外婆,这听起来非常的怪异,所以这个故事的主诉者必然是妈妈无疑。“野人婆“象征者陌生人,妈妈害怕小孩子会被陌生人欺骗,以至于离开她的身边。这里面看起来是由矛盾的,呈现于表面的矛盾是一方面知道山上有吃人的“野人婆”,另一方面却允许儿女去看望外婆。但是究其根本,会发现,其实这只不过是妈妈想回去看望妈***一个念头罢了,而这个念头在不知不觉中透露了出来。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妈妈,她闲着无事,跟自己的儿女玩耍的时候,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于是想象了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后来她把这个故事告诉给儿女们——一代传一代,都有“焦虑”与“期待”。
    然后妈妈继续想象:
       姐弟俩走啊走,不觉来到半山腰,只见到处树木浓密遮天,野人婆真的出来了,它装扮成一个老太婆,穿着长长的大襟衫,戴着头帕(客家老年妇女的头巾)。野人婆拉着姐弟俩,妖里妖气(坏人总是在脸上写一个“坏”字的,但是小孩怎么也分不出来的,)地问:“细妹仔,去哪里?”(注意,野人婆问的是姐姐,一方面固然姐姐长得大一些,容易被认为是带头的人,但是我觉得这也在告诉我们,这里面听故事的是姐姐,这说明什么呢?妈妈当年也是这样听到这个故事的,这个故事是给女孩子听的。)弟弟说:“我们去看外婆”野人婆说:“我就是你外婆!”姐姐说:“你骗人,我妈妈说我外婆脸上有颗乌痣。”野人婆一转身,在脸上贴了块田螺皮,说:“这不是乌痣吗?走,到我家去煮甜丸给你们吃。”于是,它领着姐弟俩走了。(读到这,会发现,姐姐跟弟弟之间是一个对比,弟弟第一个说话了,告诉自己的目的,而姐姐没有说话,反而提出了疑问,但是很不幸,小孩子的思维就是简单,他们相信突然多了了一颗“乌痣”的“外婆”,这里面告诉小孩子,千万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目的,不过这个教育似乎不大成功,因为成人也可能会在透露自己的目的后被骗。)
    在这一段里面,讲到了小孩子如实出发了…如我前面讲到的那样,妈妈想象着自己的小孩出门了,被骗了。同时通过姐弟两对陌生人的应对方式告诉小孩,长大了就不会被骗了。但是同时又觉得,小孩还是小孩,始终会被骗,这种焦虑中还带着一种无助感。
    接着:
      她们翻过两座小山坳,进了一个大岩洞。这里有门窗、有床、有桌椅,野人婆坐在椅子上,毛茸茸的尾巴露出来,弟弟问:“外婆,这是什么?”野人婆赶紧把尾巴藏起来:“没什么,外婆在路上捉到一只花鹧鸪,等会儿煮给你们吃。”天黑了,野人婆指着那高高的床对姐弟说:“谁跳得上床,就自己睡在床的另一头,谁跳不上,就跟我睡一头。”
    其实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更觉得这个野人婆也许可以用妖怪来替代,例如在这里面,野人婆竟然长着尾巴,在《虎媪传》中,它是一只老去的母老虎;在《格林童话》中它是一只大野狼,而民间传说中的版本各不相同,像我小时候听到的这个客家版本,也有一些妖怪的味道。但是却没有完全给人妖怪的感觉,而是更加拟人化了,在诸多的版本中,吃人的妖怪总是以“老太婆”也就是“外婆”的形象出现的,这似乎代表了“妈妈”对“外婆”的不满,潜意识中把吃人的妖怪变成了一个老太太的样子。
    而“跳床”这个呢,告诫小孩要快高长大,因为:
   弟弟跳不上床,姐姐跳上去了,弟弟跟野人婆睡在床的一头。半夜里,野人婆掐断弟弟的脉管,吸干了弟弟的血,就开始吃弟弟的肉,它嚼小骨头的声音,把姐姐吵醒了。(在另一个版本里面,是有一句诗的,反正都是发出响声)姐姐问:“外婆吃什么?”野人婆说:“吃几粒炒黄豆。”(根据每个版本不同,可能吃的东西都不大一样,有的版本是枣子,这个版本是“老虎外婆”)床上有弟弟的血水,姐姐问:“湿腻腻的是什么?”野人婆说:“你弟弟尿床了。”床上有弟弟的肠子,姐姐伸脚碰着了。“外婆,这长长的是什么?”“弟弟的背带。”姐姐说:“外婆,我也要吃炒黄豆,给我吃点嘛!”
       姐姐接过“炒黄豆”,一摸,大吃一惊,原来还是弟弟的脚指头!她知道外婆是假的了,原来真的是野人婆。
    在这里面,弟弟没有任何反抗的情况下,直接被吃掉了,妈妈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直接让弟弟牺牲了。其实在这两段里面,以血淋淋的过程给孩子介绍了几个常识:骨头硬的,所以嚼起来会有响声;血是水状的,跟尿差不多,所以是湿腻腻的;肠子是长长的,跟背带一般长(背带,粤语称为孭带,一般指婴儿背带)。炒黄豆、尿、孭带,这三样东西估计是小孩经常看到的,所以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必然是妈妈无疑。让我好奇的是,为什么是吃“炒黄豆”呢?当时的妇女经常吃炒黄豆吗?在我印象中,炒黄豆下酒也许不错,我猜测妈妈带着孩子跟爸爸一起吃饭,小孩子听到爸爸吃炒黄豆,于是对这个比较熟悉,妈妈直接用来形容咬到骨头的声音了。
    这里面,故事的讲述是非常符合小孩子的思维的,所以我们看到野人婆递给姐姐的炒黄豆是脚趾头觉得不合常理,但是这对小孩来说,是正常不过的。同时这也是在教育小孩不要尿床。
       于是女孩就起来,并不动声色地扯谎说:“外婆,我要屙尿。”“你就去呗”“我到门角去屙。”“门角有门神。”“那我到屋外去屙。”“屋外有天神。”
   在这个对话里面,给孩子讲了几个民间忌讳的常识,同时也给是教育孩子形成一种好习惯。对小孩来说,屙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家长不停的培养强化他们的行为,从而让他们能够像个成人那样自行解决。
   门角有门神,屋外有天神。这既是忌讳,也是常识。
       野人婆怕姐姐跑了,就说:“小心莫摔倒哟!我还是把你牵着好了。”野人婆就用一根绳子(在我小时候听到的版本里面,绳子是弟弟的肠子,非常的恐怖)一头自己拉着,一头栓在姐姐的腰上,才让姐姐去屙尿。
       姐姐下床后就把绳子系在尿桶上,自己就偷偷地爬到楼上去了。
    从这里开始,进入姐姐跟坏人斗智斗力的过程了。坏人总是想方设法不让小孩走的,这时候妈妈开始引导小孩子如何在险恶的环境中保护好自己。同时也在告诉小孩尿尿的时候应该往“尿桶”里面尿。
      野人婆见姐姐久未转来,就轻轻地拉绳子,拉一下,“嗡咚”一声,尿桶响一声,拉一下,“嗡咚”一声,尿桶响一下。
      野人婆说:“看嘛,我叫你莫吃我的炒黄豆呀,现在拉肚子了哇!”
   炒黄豆吃了之后确实容易拉肚子。
   这里很形象的跟孩子介绍这个野人婆比较傻,或者说,它的智力是跟小孩子差不多的,小孩子能想到的东西就是真实的,如果野人婆的智力太高了,小孩可能无所适从。
      野人婆见姐姐还是没有声息,就准备点灯看一下姐姐在做什么。野人婆一点着灯盏,姐姐就从楼上滴一点尿下来淋熄,点起灯,又淋熄。野人婆说:“老鼠精呀老鼠精,你莫屙尿淋我灯,我找到姑娘了跟你平分!”……天亮了,野人婆发现姐姐不见了,就到处找,找呀找,找呀找!终于在房屋边的水井里发现了姐姐。
      野人婆说:“斩千刀的,你还在这里头呀!”
       边说着,就用勺舀水,水舀完了,看姐姐不见了,她就用手掏井底的稀泥,还是不见姐姐,正唠叨着:“到哪去了?到哪去了?”
    这里介绍了一些常识:水能淋熄灯火;水有倒影。同时,这里面出现了一个新的怪物“老鼠精”,老鼠是偷东西吃的,但是成精了之后就会吃人。注意这个时候是黑夜里,老鼠也在黑夜里出没。
  这时,姐姐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一把梳子落在水井坎上,野人婆抬头一看,发现姐姐原来是藏在树上的。
 这时,姐姐顺势说:“外婆,把梳子捡起来我给你梳头嘛!”因此,野人婆就拿起梳子爬上树去,让姐姐为她梳头。姐姐梳一绺,就把她头发在树上挽一转,挽紧,梳一绺,又在树上挽紧,梳完后,她再故意把梳子掉下树去,并说:“外婆,梳子落下去了,我去捡梳子啊!”说着,就一下子跳下树来,拔腿就跑。野人婆见姐姐跑了,也跟着从树上跳下来,结果,头发是被姐姐栓紧在树上的,这一跳,就把她头皮给扯脱了,野人婆惨痛着,鲜血直流。
   第二次斗智。前一个主题是“躲藏”,这一个主题是“骗取信任”。梳子这些都是女孩子常用的东西,告诫女孩子要注意自己身上东西的安全,同时也要利用这些东西保护自己。这个可以延伸到别的地方去。
      ……野人婆负着伤痛,在路上走呀走,走呀走……一会,碰到一个过路卖锅的,就央求道:“大哥,有没有药嘛?帮我治一下伤嘛!”卖锅的人就指着锅说:“有,你把这个烧红了,再顶在头上就行了。”于是,野人婆就把锅拿去,真的烧得绯红后,才顶在头上。热锅把野人婆的头烙得“嗞!嗞!嗞!”地直冒烟。
  这是路人帮忙的过程,第一个是卖锅的人。野人婆知道上当了,又负着更大的伤痛继续追赶。这是第三次斗智,利用外力。
       不一会,她又碰到一个卖火药的,她又问:“大哥,你有没有药呀?帮我治一下伤嘛!”卖火药的人说:“我有!我有!”于是就抓给她一包火药,说:“你把这个撒在头上,再点火,就行了。”野人婆又真的把火药撒在头上,再点火。只听见“轰”地一声,野人婆被火药炸昏倒了!这时姐姐看见野人婆昏倒了,忽然想起妈妈告诉的话:“这野人婆最怕烟!只要看到烟,它便会躲得远远的,如果被熏到了,立马便会昏死过去。”
   这个跟我小时候听到的故事,是不一样的。用火药、爆炸,这些太具有现代特色的,我小时候听到的版本里面,也有用到了火,但是如何运用我具体不大记得了。
      姐姐看见路旁有一大堆人们割的山草,便把它抱到野人婆身上,点上火,顿时火借风威,风助火势,浓烟滚滚,这时,不远处来了一位扛锄头巡田水的大叔,姐姐奔过去喊道:“大叔,我弟弟被野人婆吃了,快帮我报仇呀!”这时火苗小了,野人婆被清风一吹,醒过来了,野人婆见有人来就喊:“救命!”大叔喝道:“野人婆!你喝了多少人的血,害了多少人的命!今朝哪能饶了你!”说着,举锄便砸,野人婆顿时脑浆直溅,大叔怕它翻生还魂,就堆起大堆柴草,点着火焚烧野人婆。
   经过三个好心人的帮忙,姐姐终于给弟弟报仇了。回头看这个童话故事,一波三折,读起来惊心动魄。
         那堆火哗哗剥剥烧了一整天,臭味老远老远都能闻到,野人婆被烧成灰尘飘上天空,大一点的变成蚊子,小的变成小咬。
      直到今天蚊子和小咬还像那野人婆一样,总爱吸吃人畜的血,而人们对付它们的办法,也还是用烟来熏。
   同时它还交代了让人们深恶痛绝的“蚊子”的由来….这跟我小时候听到的差不多。

祝你好运 发表于 2013-6-5 17:48

{:soso_e100:}

冰块白水 发表于 2013-6-5 17:55

原来甘子~

观光客 发表于 2013-6-5 18:33

有意思。
印象中我也听过类似的故事。

陈思考 发表于 2013-6-5 19:40

好恐怖的童话故事~{:soso_e153:}

中燕居委会 发表于 2013-6-5 21:29

陈思考 发表于 2013-6-5 19:40
好恐怖的童话故事~

思考妹没听过?

陈思考 发表于 2013-6-5 21:34

中燕居委会 发表于 2013-6-5 21: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思考妹没听过?

好像小时候听过,不过记忆很模糊了~
如果不是看了这帖,我的记忆里没有这个童话故事~

中燕居委会 发表于 2013-6-5 22:37

陈思考 发表于 2013-6-5 21:34
好像小时候听过,不过记忆很模糊了~
如果不是看了这帖,我的记忆里没有这个童话故事~

哈哈,我也是偶尔想起的!

少少笨 发表于 2013-6-6 00:00

印像中小时候我也听过这样的故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版《小红帽的故事》:蚊子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