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小学数学,其实很多人感觉都是:很简单。但是其实自己感觉简单是一回事,而教好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孩子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当我们掌握了一项哪怕是再复杂的技能之后,我们也会觉得他简单。但是在我们掌握前,我们也觉得他很难。 例如:我们如果不会修电脑,我们就觉得电脑很复杂,但当我们掌握了一些电脑的知识后,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电脑故障是很容易排除的。 言归正传,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教,所以我们自己感觉简单,离教好还是不够的。当然,我们自己对知识有信心,是教好的必要前提!如果自己都一知半解,还怎么去教别人呢? 其实,我们如果没有接触小学的数学教材,我们我们很难了解到小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做到由浅入深地引导与教学,这个是我们作为家长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学过哪些知识,遇到题目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我们拿到一条四年级的题,我们就知道这条题目怎么解,但我们有时候因为不知道孩子四年级以前学了什么,所以不知道这个阶段的学生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学校老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充分的了解,可以做到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题目,从而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把问题解决了。 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东西对小孩子来说,还是新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并不一定就是很简单的。 因此,我们在教小孩数学的时候,切记的第一点就是:要有耐心! 我们不要使用例如“这么简单,你怎么不会呢?”的句子去训斥孩子。 孩子学不会,其实教的过程,或者说引导的过程很重要,所以如果孩子学不会,我们在反思孩子的学习态度方面有没有问题的同时,也要看一下自己的引导方式有没有正确。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很好地引导孩子学习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孩子的思维特点 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主要是具体思维为主。他们易于接受具体化的知识,具体化的表述。知道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在教孩子的时候常犯的错误就是:用我们的思维代替孩子的思维!这往往会让事情不好办。因此,我们在教孩子的时候,就要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去把知识解释给他们听。 例如,我们遇到一个判断题:半径是2cm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学生做这个题目的时候,经常会觉得是对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数字相等,那么两个量就相等,他们有时候不会区分不同的量是不能比较的。 那么,我们要怎么解释给学生听呢?跟他们说:周长是长度的量,面积是另外一个量;两个不同的量是不可以比较的。这完全正解!但是这样的效果好不好呢?不一定就特别好,因为这个太抽象了。如果要用形象一些的表述,我们怎么解释呢?我们可以利用类比来解释。我们可以问一下学生:你觉得一个人的身高和年龄可以比较吗?这个时候,他们都会回答,不可以。那么我们就可以向他们解释:同样道理,周长和面积,也是像身高和年龄一样,是不同的量,所以他们不可以比较;所以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又例如,有一道题:鸡和鸭一共有168只,鸡是鸭的2倍,问鸡和鸭各有多少只?这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道题。 遇到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解释好呢? 四年级上册还没有学方程,所以我们不能用方程的思想来解释。在这里,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解答这道题目。我们可以画一段一定长度的线段,例如长2cm,来表示鸭的数量,然后再画两段连在一起的也是长2cm的线段表示鸡的数量。这样,就一目了然了,三段表示的只数是168只,一段就有168除以3只,得56只,这正好就是鸭的只数,而鸡的只数是56乘以2只,即112只。 这样解释,学生会很容易明白。作图法是小学数学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不但在小学,在初中高中阶段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再回想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有一样东西也很重要,那就是重复! 有些知识,你不可能一时半会就能掌握的,例如我们学车,一定要练上很多次才会。知识有时候也是这样,因为有些知识对于新学者来说,确实是抽象,需要反复练习才可以消化。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读数写数,就得让学生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础上,去多练习,这样才能准确快速地掌握读写数的方法。 还有就是孩子都需要鼓励! 因此,当我们见到孩子做出了一道他本来不会的题目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吝啬我们的赞美啦!“不错!就是这样子的!做得很好!”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人都是对自己有把握的事情感兴趣的!
以上只是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欢迎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多多给小生指点,使我可以在教学的路上更加长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