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000万奖励!信宜锦江画廊美到拿奖! 日前,广东省河长办发布了2020-2021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激励名单,茂名市信宜市成功入选并获得1000万元奖励! 据了解,为充分调动各地建设万里碧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东省河长办组织开展了2020-2021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激励工作,增强碧道建设工作成效。激励资金用于支持碧道建设、管护及河湖长制工作。 锦江画廊 “碧道伴锦江,山水入画廊” “锦江画廊”碧道是省万里碧道信宜环城一期项目,南起镇隆镇八坊村,北至东镇街道高城村,全长43公里,为诗意碧道、观光绿道、寻梦古驿道、健身骑行道之集大成者,沿途村居河岸,田园山水风光无限,乃名副其实的“画廊”。碧道建设以呈现原生态自然景观为主,融合中小河流治理、新农村示范片、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等,将锦江河沿岸风景、田园风光、山林风貌融入其中。 壹 坚持群众导向 推动碧道建设 满足人民需求相融合 茂名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锦江画廊”碧道项目建设现场调研巡查,走访群众了解需求,定期听取碧道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规划编制中矛盾和问题,实地检查指导碧道建设工作。同时,将万里碧道建设纳入《2019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把试点建设情况作为重点督办内容。 信宜市成立“锦江画廊”碧道项目建设指挥部,共投入2.4亿多元保障高质量推进碧道项目建设。镇村采取广播电视、村民大会、基层夜话、干部下访等形式,大力宣传碧道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锦江画廊”碧道从征地拆迁到竣工仅用了5个月。 贰 坚持统筹推进 推动碧道建设 与乡村振兴相融合 碧道建设同时结合全域旅游、中小河流治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四好”农村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工作融合推进,按照最大程度保护原则,深挖本地窦州古城文化、慈孝文化特色,通过生态复原和提升,打造了古城春韵、生态湿地、山地森林、古韵田园、竹海溪谷等系列具有地域特色景观带,建成一条集观光绿道、马拉松赛道、南粤古驿道、骑行车道于一体的风景体验线,盘活全域资源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价值拉升。 叁 坚持惠民理念 推动碧道建设 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锦江画廊”碧道打破交通通达性和景点分散的限制,以碧道为媒,有效串联分散的资源点,积极打造十个不同主题的特色乡村与三大自然景区。 通过挖掘每个村落的产业和自身民俗文化或精神地标,一次性统筹规划设计,拒绝同质化;为每个村量身提炼出独具特色的符号,主题化包装村落。探索新型的体育+文旅乡村发展模式,有机融合本土特色的竹编文化、乡村美食文化、书乡文化、南玉文化,全方位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大力提升片区乡村经济价值,推动产生强大的“碧道经济效应”。 锦江画廊碧道边上重建的好心阁 肆 坚持共建共治 推动碧道建设 与乡村治理相融合 构建了市、镇、村三级河长体系,落实市级河长5名,镇级河长218名,村级河长455名,实现河长全覆盖,推动巡河护河的实际行动, 巡河发现问题的解决率达96.5%。 此外,在碧道沿线村庄深入开展“六乱”整治、“三边”整治、“三清三拆三整治”、美丽宜居乡村、绿化景观、环境卫生和亮化等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构建起市、镇、村三级人居治理体系。 目前信宜市超过60%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碧道沿线的八坊、赤坎、旺同、高城、大坡等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毛家村成为全省首个实行垃圾分类的自然村落,擦亮茂名市乡村旅游亮点品牌。 伍 走进"锦江画廊"碧道 在路上 遇见最美的你! 依托碧道建设成果,信宜市成功承办2019年“壮丽70年·碧道生态行”徒步活动,吸引了大量运动员、大批游客和网民,万人打卡"锦江画廊"碧道,感受"绿城茂名"气质!线路串联高城水库湿地公园、旺同公园、信宜市丁堡镇等,让群众能够真正享受乡村的闲适生活,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此后碧道更是成为大家自发晨跑、徒步、骑行等等休闲娱乐的佳地。 绿树掩映农舍 湖水依偎村庄 牛哞,鸟鸣,河水潺潺 碧波荡漾,绿意流淌 该是多么美好的一番景象! 在绿水青山之中还能感受浓浓的乡愁 这么美的地方还不心动吗! ##########NextPage########## 三、2021乡村振兴百强县来了!茂名这3个县(市)位列全国前十 4月14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2021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榜单其中,茂名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强势上榜全国前十! 高州市 排名全国第四、广东省第一 化州市 排名全国第九、广东省第二 信宜市 排名全国第十、广东省第三 该研究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新时代“三农”工作特点,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共同富裕三大维度科学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形成“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2021)”。综合来看,赛迪顾问乡村振兴百强县综合实力雄厚,粮食生产能力强,强力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农村居民富裕程度高,收入增长快,城乡差距缩小。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它们的实力有多强 高州市 广东16个县(市、区)入围该榜单,是入榜数量最多的省份,前十强广东占3个,其中高州市排在全国第四、全省第一。从主要评价指标来看,赛迪顾问乡村振兴前十强县(市)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均值为127.7亿元,高于其他名次均值,规模优势显著,头部领先优势明显。 据了解,高州农业产业规模、产量、产值稳居全省第一,粮食面积与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90万亩和40万吨以上,稳居全省各县第一位。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0.5亿元,比2020年增长7.87%。 近年来,高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乡村特色产业集聚升级,全产业链建设成效显著。目前,高州市构建形成了“1+3+3+3”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即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引领,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和国家级田园综合体为骨干,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支撑,3个大型生猪养殖项目为节点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有力引领带动全市优势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乡村美丽经济建设位居全省前列。记者了解到,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检查验收结果,高州居粤西片区第一,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在2020年、2021年广东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中,高州参赛单位根子镇元坝村、分界镇总分成绩均居全省第一。 乡村美,百业兴,农民富,高州乡村振兴建设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2020年以来,获得首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数字乡村试点县、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等国家试点或示范称号19个,获得省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等省级试点或示范称号11个,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中国荔乡”和 “广东省山区综合开发的一面旗帜”。 化州市 化州是广东省典型的农业大市。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化州市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按照区域化、特色化、优质化要求,建成了粮食、化橘红、水果、罗非鱼、生猪、蔬菜、沉香、蔗糖、蚕桑等特色支柱产业。 01·全国化橘红最大生产基地 化橘红位列广东十大南药之首,素有“南方人参”之称,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百强榜”、“国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粤字号”农产品百县百品县域公用品牌“优秀品牌”。 目前,全市化橘红种植面积11万亩,鲜果产量5万多吨,全产业链产值49亿元。已建成化橘红专业镇9个,1000亩以上高标准生产示范区5个,化橘红大小加工企业165家,专业合作社约80家。成功申报化橘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化橘红首次跻身国家发展战略。化州被誉为“中国化橘红之乡”,是化橘红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化橘红 02·全国沉香最大种苗繁育基地 化州素有“天然沉香仓库”之称。全市沉香种植面积7.5万亩,年产沉香木(标准为直径达12厘米)约22.5万吨,沉香产业经济规模达7亿多元。带动5万多农民群众发展种植沉香。 全市成立沉香专业合作社、沉香加工、销售企业60多个,主要产品有佛香、沉香片、沉香精油、摆件、风景树等10多种。沉香育苗基地20多个,其中连片百亩以上育苗基地5个,每年出圃量可达1000万株,沉香苗主要销往广西、云南、贵州和福建等地,占全国育苗的90%以上,销售沉香苗年产值达3000万元。 03·全国水产养殖大市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达到9.7万亩,产量达8.5万吨,约占茂名市罗非鱼产量的1/3。所属的杨梅、南盛、同庆、长岐、丽岗、石湾、东山、下郭、河西、鉴江等10个镇(街道)是茂名市罗非鱼出口“金三角”养殖基地。当前正在大力推进省级水产产业园申报创建工作。 04·全国甘蔗最大生产基地之一 全市糖料蔗种植面积基本稳定6.7万亩,年榨蔗量70多万吨,创税收1400多万元。化州市糖蔗被国家列为优势产区作物品种之一。 化州市是国家级蔗糖生产基地,是茂名最大的食糖生产基地,其中所属的良光、杨梅、笪桥、石湾、南盛等9个镇(街道)是化州市糖蔗种植优势产区。甘蔗和食糖产量已连续10多年占茂名总产量的8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茂名糖罐子”。 05·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之一 2008年以来,化州市连续13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常年保持生猪出栏量150万头左右,约占茂名市生猪出栏的1/3。目前,全市有生猪养殖户专业户6300多户,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有463户。 省级原种猪场1个,种猪二级扩繁场12个。江湖镇恒兴龙梅生产基地项目已建成投产,母猪存栏量5000头。茂名市正田种猪有限公司建设年出栏生猪9.5万头项目,预计年底前可以完成一期母猪生产区建设并试运行,明年年底前可全部完工。 06·全国外运菜最大生产基地 常年保持外运菜种植面积约33万亩,年产量近50万吨,品种有园椒、尖椒、雪豆、茄瓜、菲菜、青瓜、荷兰豆、黄瓜等,畅销全国各地。化州市是全国闻名的北运菜生产基地。 07·广东省桑园最大生产基地 全市蚕桑种植面积达9.12万亩,桑园面积全省第一,占全省15.2%。桑叶产量39.09万吨,蚕茧产量2.62万吨,30多万担,全产业链产值15.72亿元。化州市是广东省四大桑茧生产基地之一,广东省重点蚕业生产基地,国家级蚕桑科研示范基地以及全省重点蚕业生产基地。 08·广东省著名水果之乡 全市水果种植面积74.27万亩,水果产量73.01万吨,产值36亿元。种有荔枝、柑橙、菠萝蜜、龙眼、香蕉、番石榴等60多个水果品种,主要分布在新安、笪桥、良光、杨梅、中垌、江湖、林尘、丽岗等地。当前以新安水果大镇为试点,有序实施“退桉种果”战略,扎实推进百果飘香风貌带建设工作。 09·广东省最大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全市常年保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1.02万亩,总产量46.06万吨,其中水稻76.2万亩,产量31.34万吨。化州市是广东省产粮大县之一。 信宜市 广东16个县(市、区)入围该榜单,是入榜数量最多的省份,前十强广东占3个,其中信宜市排在全国第十、全省第三。从主要评价指标来看,赛迪顾问乡村振兴前十强县(市)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均值为127.7亿元,高于其他名次均值,规模优势显著,头部领先优势明显。 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茂名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34家,建成5个三华李高标准建设示范基地、1个优质种苗繁育示范基地,怀乡镇(怀乡鸡)、池洞镇(水稻)建成省级专业镇,45个村委会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专业村,大成、钱排等镇“数字农业”加快推进。 全面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3.36万亩、总产量34.45万吨,均实现正增长。生猪出栏量增长14.5%,超额完成茂名市下达的生猪存栏任务。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3.35亿元,增长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