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消失的村庄
本帖最后由 罗学炳 于 2017-4-15 05:10 编辑(站在七坑村,远眺三甲顶)
啊,家乡!
您的云彩,
是我梦想的衣裳;
您的清泉,
是我思念的流淌!
春来秋往……
仰望天空,斗转星移;
您轻柔的晚风,
浓郁的山花香,
是我心绪的翅膀。
在他乡,在别人的脚印之上,
一次次叮嘱自己:
一定要回归,回归
回归自己的家乡!
在那里,才能奏响我惟一的
灵魂乐章……
—— 致家乡(诗奴)
在信宜市东部有一个小镇叫新宝镇,该镇位于拥有80多座海拔千米以上山峰的云雾山脉的腹地,一条河流蜿蜒穿境而过,真的是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这河流常常在凌晨起雾,天亮后慢慢“淹没”一河两岸所有村庄,高处俯瞰犹如一条白色的巨龙在作势腾空,故称白龙河,亦即南江上游段。
这里有一个特色就是逢山必有溪水,逢水必有人家。就在新宝镇白龙管理区的大山深处,藏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叫七坑村。说是村庄,其实说是山寨似乎更恰当些。因为这里的人家并没有聚居在一起而是散居式的。子村三面环山,像一个巨型的怀抱温柔地轻拥着她的儿女。在这环形怀抱中又有一个圆得胖嘟嘟样的小山墩,故古名又叫圆墩山村。后来因该村有七个带坑字的小地名而改称为七坑村。全村十多户人家,三百左右人口,只有杨罗两姓,一姓一组,二者之间很是和谐团结,从未发生过什么面红耳赤之事。和全中国大多数乡村一样,这个小山村的年轻人都外出工作,有的人已经在外买了房,只有些留守老少呆在村里。村庄,似乎也越来越趋于荒凉。
但是,所有七坑人都非常热爱他们的家乡。这里没有半点现代化式污染,有的是上千亩国家划定的生态自然林,大片毛竹林,及数十棵已经几百年的古树——乌榄木,空气负离子含量超高。就凭这一点,就已经足以让年轻人无论去到哪里,都时刻惦念着美丽而宁静的家乡。一有假期或空闲就会回去住上三五天,呼吸呼吸世界上最清新的空气,感受一下世外桃源一般的气氛。想想现在流行的空气贩卖都值几十元一罐,自己却能“免费”无限量地享受——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逢年过节,德高望重的长者就会与返乡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商量一下村庄大计:怎样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丽?从山外省道(S280)进入村庄两公里长的爬坡泥路,是他们一直的心病。他们总是渴望国家的扶贫政策能惠及七坑,将道路硬底化。说真的,像这样地势偏僻交通落后生活贫困的山旮旯全信宜找不出几个,可能是全信宜最“穷”的村之一了。眼看其他的村都纷纷通上了水泥路,自己还走着一条几公里长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黄泥路;每逢雨季就到处“崩崩岗”(客家话系崖话,山体滑坡之意),道路泥泞得寸步难行。最可怜的是那些要步行三公里去白龙小学读书的孩子们,每天至少早晚行两次,每天六公里(有些甚至中午还回家吃饭即是要来回四次,等于每天步行十几公里)的泥泞求学路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来说显得是多么的漫长,又是多么的凶险?一直来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提及这个村的修路问题。村民也尝试过自己集资修建,但是上百万的资金还是让这个贫困的村庄望而却步,更何况还牵涉到扩路时需要动用邻村土地的难题。今年两会上提出的“精准扶贫”概念不知道能不能惠及这个无名小山村呢?这成了村民们翘首以盼的唯一机会;就像一个黑暗中无助的路人,仰望天空,期待月朗月稀的那一刻。
据说,近十年来,中国有上万的自然村消失于中国“重工轻农”的现代经济方式及城镇化概念的浪潮之中。似乎,这些村庄的消失是无可抵挡的,顺应潮流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若有消失,先有遗弃。正是地方政府在意识上就首先遗弃了这些村庄,不愿意去改善它们的状况,才会有最后无奈消失了的村庄。这种消失,是被迫的消失。
而这个村的人意识到了这一点。首先是祖宗的基业不能丢弃,总得有人守护。早在清朝后期,两姓的祖先就进入了这个山旮旯,披荆斩棘,开荒垦地,养儿育女,传文授武,真是历经百年,好不容易。再说这里宜居的气候,有点居高临下般的开阔视野(能远眺三甲顶,中岰风力电站,及阳春高州等地界的山峦),简直就是一本天造地设的健康长寿保证书——这也是村民们深深依恋的地方。村民们有着更长远的理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当通了水泥路之后,把村庄开发成为一个自然生态林天然氧吧游览风景区。如果梦想能够实现,那这个村庄非但不会消失,反而会越来越兴旺;更多的现代环保文明意识的进入也会让这个目前还有点原始味道的小山村越来越美丽,最终像一位不染世尘的仙女般楚楚动人。
附带呼吁: 然而再美妙的歌唱,也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七坑自然村隶属白龙行政村,几年前白龙村委干部看中了这个小山村的优质水资源十分丰富,而常年在家的村民又很少,貌似就快要无人居住的样子,于是以“惠民用水”政策的名义,在未经七坑全体成员集体同意的情况下,以近乎无偿的形式,与两三个村民(他们也是不明就里,糊里糊涂地听信了村干部的说话)简单签了一张有“长期取水”字样的字条,就在其中一道溪流上筑坝取水供应给其他自然村使用,而七坑村却没有一户人家使用该供水系统的水。后来白龙村委更是将该供水系统承包给了第三方进行商业性运营,将水供到了新宝镇的街道上高价贩卖。这引起了七坑全体村民的强烈不满,多次与白龙村委及镇府沟通要求停止非法取水而未果。大量水资源的外流导致了村民农业用水的困难,也造成自然生态上一定程度的破坏。实际上该取水点是在山脚位置,上下游都有大量村民耕种的田地,非常之不卫生,完全不符合饮用水标准。由于此事目前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在此呼吁一下上级政府能重视一下,帮七坑村民解决这个问题。否则,这个可怜的村庄非但得不到任何的扶贫福利,反而成了一头免费的奶牛,如此有失公道公平,实在太悲摧了。
总之,七坑村要的不是弃儿身份,更不是鱼肉对象,而是公平公正的法理对待下平和宁静的生活。
这就是圆墩山,也是罗姓大屋原址。左侧几棵树是单瓣樱花,为笔者亲手所种。每年春节前后都会绽放满满一树粉红色的鲜花。
这是七坑尾杨姓老屋。屹立风雨几十年,依然如新。这种泥砖青瓦结构的房子,拆一间少一间,若干年后就又成了稀有之物了。能保护下去或许也是一种景观。
百年古树:乌榄树。像这样要几个人才能合围的乌榄树村里有很多棵,实在是十分宝贵的祖先遗产,完全够资格申请国家级保护了。
勤劳的村民在种植农作物。
以上四张照片是村里的几位五保户之一罗*章的旧屋和新居。新居是几年前白龙村委根据国家政策给他起的一间仅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平房。由于施工质量太差,楼顶总是漏水,所以他不得不亲自在上面铺了一层油毡布。
这些路到处是滑坡痕迹。
这是七坑村出山的必经之道,穿越邻村时被邻村一户人家强行占了原有的路面起楼房,被迫改成直角形状绕过去,乍看好像是尽头路。
上面两张图就是白龙村委所建供水系统的取水点及简陋水池。
在七坑村,有罕见而神秘的珍稀兰科植物无叶兰。
图在村民们在白龙村委建的取水点旁边商量对策。
耕地与村貌
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在家 太山了,太偏了,过多几十年,注定是消失在历史中,现在城镇化发展了! 有能力的还是走出去吧,这种村庄散居,人口不集中,政府帮不了多少的 我爱家乡,家乡永远在心里 {:2_170:} 有钱的话做成别墅 作者的重点是想说水源问题,被人低价承包而该村村民同样要用高价水。 开始看楼顶以为隔热层 原来是zf豆腐渣工程 仿佛看到我农村的缩影,城镇化是必然的,我们村37户,只有不到5户还留守,其他的很多都在市区买房了,我们也不例外,过年回去看一下农村,感触还是很大的,不出五年,村就消失了. 努力干出去! 乡镇大山深处都是这样的了,但凡有一点点能力的都拼命出来了,现在的社会如果有得挑的话有谁想在那呢? 风漫天 发表于 2017-4-16 16:47
作者的重点是想说水源问题,被人低价承包而该村村民同样要用高价水。
有道理victory.gif 坐等几十年后,你们全搬走了,那里就成大自然了,国家自然会搞AAAAA*级(监控)的风景区了!等 你的儿孙回来时,一个门口收费,无该。80蚊子一只人。。。。。。 风漫天 发表于 2017-4-16 16:47
作者的重点是想说水源问题,被人低价承包而该村村民同样要用高价水。
楼主太多废话了,直接点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