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理和行政区划
第一部分广东省概况一、 地理
广东省地处我国大陆的南部,位于东经109°45'—117°20′和北纬20°09′—25°31′之间。陆域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西南端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面积l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l.85%;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沿海岛屿759个(不包括香港、澳门地区);内陆江河,主要有珠江、韩江、漠阳江和鉴江等。
广东地势北高南低,北依五岭,南濒南海,东西向腹部倾斜。境内山地、平原、丘陵纵横交错。全省最高峰是位于本列山地西北端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
广东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穿本省大陆中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广东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植物种类6000多种;珍稀动物700多种;水力资源丰富;鱼类800多种;矿藏ll6种,开发前景良好。
二、人口和民族
广东省是我国人口较多且较稠密的省份之一。根据2005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测算.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为9194万人.其中本省户籍人口约79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02‰。全省人口较稠密的区域主要是潮汕平原、珠江三角洲及西南沿海地区.居住于本省的人口分属于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有9030万人.占总人口的98.21%;少数民族人口164万人,占1.79%,主要有壮族、瑶族、畲族、回族、满族等。
三、行政区划
广东目前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全省设广州、深圳2个副省级市,l9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54个市辖区、44个县(其中3个民族自治县);基层设置1145个镇、4个乡、7个民族乡、429个街道办事处。19555个村委会,5853个居委会。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广东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经济区域,即作为中心城市的广州、深圳和保持领先发展地位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居中间状态的粤东粤西两翼地区,相对较为落后的广大山区。
附:广东省常用经济区域划分简表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
江门市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
高要市四会市
山区县(市、区)
从化市南澳县仁化县南雄市始兴县翁源县
新丰县曲江区乳源县乐昌市东源县和平县
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梅江区梅县蕉岭县
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兴宁市平远县惠东县
龙门县海丰县陆河县阳春市高州市信宜市
高要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清新县
英德市佛冈县连山县连南县连州市阳山县
饶平县潮安县普宁市揭西县新兴县罗定市
云城区郁南县云安县
东西两翼地区
东翼:汕头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阳市
西翼:湛江市茂名市阳江市
四、历史文化和交通
广东简称粤,因古为百越民族的聚居地而得名。广东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考,广东十多万年前已有"曲江马坝人"生息繁衍。公元前887年,在现今广州建有"楚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促进岭南发展。秦末汉初,曾一度称南越国;汉代,番禺是全国著名都会;唐代,广州开设"市舶司",成为著名对外贸易港口。至清代,佛山成为全国手工业中心和四大名镇之一。广东是我国现代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近代和现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广州起义的发生地和策源地,涌现了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廖仲恺、孙中山、彭湃、叶挺、叶剑英等一大批杰出历史人物。
广东久远的历史形成了浓郁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广东汉语方言主要有三种:粤方言(又称广州方言)、客方言和闽方言。地方曲艺主要有:广东音乐、粤剧、潮剧、汉剧、雷剧、山歌剧等。
广东青山绿水,气候宜人,名胜古迹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广州白云山和西汉南越王墓、肇庆鼎湖山和七星岩、惠州西湖、南海西樵山、博罗罗浮山、仁化丹霞山、清远飞霞山、番禺莲花山、韶关南华寺以及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和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
广东交通发达,以广州为中心的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目前,铁路有京广、广茂、广九、黎湛、广梅汕、京九、梅坎诸线。铁路营业里程已由1978年的l003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l883公里;公路有105、106、107、205、323、324等十多条国道,全省公路主干线均实现无渡口通车,目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140公里。主要海运港口有广州、深圳、湛江、汕头、珠海等;民用机场有广州、深圳、汕头、湛江、梅州、珠海、佛山等七个,是全国机场分布密度最大的省份。
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广东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l85.8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170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13.7%,超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率4个百分点,远高于世界同期的增长速度。到2005年,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为6.3:49.5:44.2;全年进出口总额4279.8亿美元,其中出口2381.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1.3%;全省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1806.01亿元;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9.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90元,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1%和48.3%。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到2005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02所,成人高等院校20所。在校研究生4.4万人,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87.47万人和29.56万人,每万人口普通、成人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105.35人和35.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48.9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71.02万人;全省初中在校生462.7万人,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达100%;小学在校生1067.0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8%。科技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全省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科学技术人员138万人;已建立省及省以上工程研究(技术)中心227个;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89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l0680亿元。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省现有各类艺术团体13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0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29个,博物馆、纪念馆148个;广播电台22座,电视台24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1%,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4%。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省共有卫生机构l6054个,其中医院(含卫生院)2397个,医院床位l8.8万张;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8.9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11.87万人;到2005年底,全省共有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中山、惠州、肇庆、江门等市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到2005年底,深圳、珠海、中山、汕头、惠州、江门市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深圳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深圳市、中山市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广州市、东莞市、惠州市获得首批"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对自己的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