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信宜留下记忆的人——陈启著印象
看过《大汉天子》的朋友,一定记得那个总是站在皇帝阶下,随时请示或提醒汉武帝如何记载正在发生的大事,并因坚持秉笔直言而好几次被打入天牢,甚至被处以腐刑的司马迁。
自古以来,就有“盛世修志”之说。中华民族两千余年的地方志编修成果,是世界文化中瑰丽的一笔。修志编史的人在古代地位很高,比如司马迁,就被尊称为“太史公”。
古人言,“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修志是为了更好的用志。新编地方志,作为当代人记载当代事的地情书,具有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优良风气、提倡社会公德,可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在现今许多政经决策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力,服务当代,陲鉴后世,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学术价值。
所以在今天,修志,是见证历史、把握未来的需要。
笔者在这里要为读者引见的地方“太史公”,虽然不能与古人相提并论,然而他对事业的执着、他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以及他对家乡深沉的爱,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他就是今年已80高龄的,《信宜县志》主编,人称“信宜活历史”的陈启著先生。
新编《信宜县志》在199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的时候,距信宜上一部县志已经一百多年了。志书全书共179万字,印刷10000册,面世当年即销售9000多册。该书资料丰富,记述详尽、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信宜的情况与特点,书中对突出信宜山区经济特色的松香、果药、小水电等都单独设章。全书语言严谨、规范,完全符合志书的语言要求。书中内容既写成绩,也写失误,为将来的信宜留下许多珍贵的记忆,也使后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用伟大成就激励人,用成功经验教育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珍贵的历史借鉴。
时任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的侯月祥读了新编《信宜县志》后,曾经这样评价:“信宜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为市领导提供了资源开发、名优产品开发、旅游项目建设、传统文化形式恢复与创新等有较高价值的意见、建议、取得明显效益”(《广东史志》1996年第四期)。
著名近现代史和党史专家廖盖隆在序文中说:“这部县志卷帙浩瀚,资料丰富,文笔流畅,是一部具有可读性的信宜县百科全书。”
因为具备这种种因素,新编《信宜县志》一问世即大受各方面欢迎。各单位各阶层的人无不以先睹为快。信宜籍在北京、广州等地工作的人士,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侨、港澳同胞相继汇款购买。机关单位作决策、规划,搞“三高”农业,搞设施,都首先参考县志的相关记述。比如,国家林业部林业科学院帮助信宜规划的三个森林公园,就都是根据县志提供的信息设计的。1995年,信宜撤县建市的设市庆典,向外界介绍信宜的历史和现状所需资料,也都从县志里寻找……
这部志书先后被评为:茂名市首届新闻出版成果和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优秀成果奖(只设优秀成果奖和成果奖)和全国地方志奖二等奖。其主编陈启著连续三次被评为广东省修志先进工作者,信宜市志办公室连续四次被评为广东省修志先进单位。
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无数难以为外人道的种种努力和艰辛付出……
陈老负责《信宜县志》的组稿时,信宜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有修志,甚至连旧的县志也没有留下一本,究竟志书是怎么样的,谁的心里都没底。为了编好县志,拥有副研究员职称的他参加了广东省地方志干部学习班,参加了北京社会函授大学地方志专业的学习。还通读了《地方志参考资料》、《中国方志学》、《方志学基础》等书刊,还有几经曲折才从外地图书馆复印回的一套清光绪年间重修的《信宜县志》。除此之外,陈老还专程或利用外出搜集资料的机会,先后向中国人民大学郑昌淦,中山大学梁溥、卢叔度、叶国泉,广西师范大学钟文典等教授请教,先后到过10多个县(市)学习经验。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陈老直接查阅的档案资料就达1000多万字,摘录收集300多万字,在收集到资料的基础上,陈老又带头编写出志稿50多万字,占全志稿的四分之一,审阅约756万字的46个专志稿。他审稿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丝不苟到连标点符号都一校再校。发现不妥就修改,修改得难以辨认了,就重抄,有些章、节、目不够理想,索性重新收集资料,亲自改写。上班时间不够用,就将稿子带回家开夜车……真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新编《信宜县志》初稿出来的时候,半道出家的陈主编也终于从编写外行变为里手。
有了编《信宜县志》的经验和主编该书时的厚积薄发,陈老先生先后出版了20多部个人专著或主编合著的著作,那些著作全都和信宜的地方文化息息相关。
他与人合著的《信宜人物传略》,传到香港,淞沪抗日著名将领陈任之少将的儿子读后,立刻把信宜有关部门给他们落实政策后的房屋补助款全部捐给家乡;传到台湾,原国民党九十九路军中将军长梁汉明等信宜籍人,围起来争着阅读,他们感慨地说:“听到了乡音!”
已故的著名作家杨干华欣然为陈启著主编的《信宜风采》作序时这样写道:“看了陈启著主编的《信宜风采》,我又一次大声说,我就是信宜人”……
参加工作以来,主要是兼任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以来,陈启著共出了16本书,共663.5万字。其中退休后10本,共405.5万字。
在与人合著《怀乡起义》时,陈启著因脑血栓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家人朋友都劝他要注意身体。特别是夫人,一天总要督促他好几次,强迫他保证休息。而陈老总是乐观地说多动脑对防止闹退休更有好处……
历经整整五个春秋才编写成书的《怀乡起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详细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信宜县委领导的怀乡武装起义,建立粤西第一个人民政权的历史事实。为信宜人民留下无数与英雄有关的记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陈老今年已年届八十,谈到今后的设想时,他说,如果身体许可,还想再修志编史10年,到时就出一本《修志编史30年》……呵呵!
一个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并且对事业有献身精神的人,他的生命必然是充实而又精彩的。愿这位给信宜留下记忆的老人健康长寿幸福平安!
人物档案:陈启著,1927年8月出生,信宜高坡镇人。中共党员,副研究员。广东省地方志学会会员,北京社会函授大学方志专业毕业。1949年10月中旬参加工作。历任中共信宜县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县土改组组长,共青团钱排区、镇隆区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副书记,中共信宜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信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信宜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宜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副主任兼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等职。1994年退休。有个人专著《史志文存》、《当代信宜史》、《信宜人大志》三部,参与主编《信宜县志》、《信宜人》等十部志书,与人合著《凌十八起义》、《信宜人物传略》等四部志书。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mm111.net/Culture/2008/0122/article_1210.html 知道此人,也有多少了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