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son 发表于 2008-1-2 23:32

信宜“玉都”之名如何延续?

资源开采已尽,加工业从业人员众多但企业规模都较小  

  信宜“玉都”之名如何延续?

    

  信宜市素有“玉都”美誉,据称其所产之“南玉(信宜玉)”几乎与新疆“和田玉”齐名,且居世界前八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始采于清咸丰六年的南玉矿早已于1997年就开采殆尽。名声在外的信宜玉石加工业如何生存?本月7日、8日两天,笔者专程赴信宜采访当地玉石加工现状时发现:当地不少人对“南玉”这张信宜“名片”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微;玉器加工业迄今没有自己的行业协会,其在信宜经济中的地位远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重要。
  
  购东北“丹东绿”回来加工

  信宜发现玉石资源已有151年历史。据《信宜县志》载:“咸丰六年(1856年)六月,暴雨。德亮围(今信宜市金垌镇)山崩出玉石,色青绿”,当地人用它雕制玉器。这是信宜玉石史的最早记录。

  “信宜南玉的真正开发是从1973年开始的,”7日晚上,茂名市十届人大代表、信宜市南方碧玉工艺厂厂长王喜对笔者说,“最初是由国家二轻部投资开采的。上个世纪70-90年代是信宜玉石加工业的鼎盛时期。但是,1997年,信宜本地已经没有玉石矿可采了,转而要从辽宁买‘丹东绿’回来加工,整个行业进入低迷时期。”

  据说,王喜的父亲曾是原信宜玉石矿的负责人,该矿倒闭的时候,王家几兄弟从旧矿竞拍得到不少玉矿石,“我现有1000吨的玉石存在仓库里,绝大部分是信宜南玉。”王喜的工厂于1992年开业,目前共有30多名员工,去年成交额达15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2000万元,是当地首屈一指的玉器生产大户。

  据他介绍,近年来玉石的价格每年以十倍速度上涨。今年信宜本地玉石的收购价是100元/市斤,而辽宁丹东绿则只有1600元/吨(约8元/市斤)。“丹东绿(玉石)比较脆,不透明。”他以行家的口吻评价说。

  说到加工手段,王老板说,最早时当地农民主要以“沙磨”为主,这是很原始的生产手段,决定了其产品也很简单,以一些手镯、香炉、盆碗等居多。如今全都使用电动工具了,工艺品越做越逼真。“连老虎的胡须、眉毛都能清晰地刻出来,这是最大的差别。”
  
  玉都得名后两年南玉采完

  玉器加工业是信宜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与小水电、电子、竹编、松香加工、山地鸡、三华李、毛纺织等共同承载着信宜山区人民奔康致富的梦想。而玉器加工更成为当地的一张“城市名片”。因为信宜号称“玉都”。

  “‘玉都’的叫法是这样来的,”王老板说,“1995年,国家轻工部在信宜举办一次‘南玉工艺节’。当时对信宜还有多少可采的玉石矿估计不足,以为取之不尽,于是有人叫出了‘玉都’这个名称。没想到,两年不到,信宜的玉石矿就被证明已经采完了。”

  真是骑虎难下。但香港、澳门回归前后,却让信宜南玉出尽了风头。

  原来,当年作为广东省政府祝贺香港回归的礼品——大型玉雕“一帆风顺”就是由信宜南玉工艺总公司承制的。该玉雕以龙船为主题,由基座、玉球和三帆龙船三部分构成,全部采用信宜南玉精雕而成。该礼品一经问世,信宜南玉的名声一时大噪。2000年5月,广东省政府赠澳门回归的礼品——“九州同心”,也是由该公司与广州玉雕厂联合以水晶玻璃和信宜南玉为材料制作而成。

  不过,据王老板透露:与信宜其他支柱产业不同,玉器加工业迄今在当地还没有成立行业协会,当地的玉器业处于“松散型”的状态,这也加大了了解全行业现状的难度。
  
  税费不到百万从业者过万

  信宜玉器业由市经贸局主管,“全市现有玉器加工销售企业约600多家,其中加工企业300多家,销售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约1万多人。政府对玉器行业的管理主要是‘引导’,主要管理规模以上(即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而这样的企业目前全市只有南玉工艺总公司一家。”市经贸局一位副局长8日上午对笔者说。

  “王喜的南方碧玉工艺厂去年销售额1500多万元,它还不是规模企业吗?”笔者好奇地问。

  “大概是它没有申报吧。”这位负责人说。

  “信宜玉器业名声在外,市场很大,但它的市场不在信宜,而在珠三角,”信宜市分管工业的邓副市长对笔者说:“信宜的玉器加工业对市财政的贡献率是不多的,因为它交的税很少。但它对解决劳动力就业还是有作用的。制约信宜玉器业发展的,除了资源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创新能力不够。”

  信宜玉器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究竟有多大?8日上午,笔者来到信宜市国税局。“正式纳入国税管理系统的信宜市玉器加工、销售企业共有144户,今年1-10月份,共缴纳税金64.7万元,去年全年也只有60万元。”该局一位科长说。

  “市经贸局说有600多家,为什么你这里只有144家呢?”笔者问道。

  “信宜的玉器加工绝大多数是‘夫妻店’或‘前店后厂’的形式,一对夫妻雇一两个师傅就可以关起门来加工玉器了。那些厂店太小了,我们管不着的。”这位科长解释说。

  看来,信宜市的玉器企业一年所缴的全部税费不超过100万元,按25%比例返还地方就更少了。这是否可以解释:为什么“玉都”人对“玉石文化”那么不在意了。

转自南方农村报 农村财富版: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dd/nc/nccf/200711130854.asp

水口人家 发表于 2008-1-3 00:44

从外面进口玉回来自己加工,在南玉开采完的情况下,只有走这步了,不然就徒有虚名了.

的确是要成立个行业协会才得噶,不然还真是一盘散沙.

讲真的,我都不清楚信宜到底有没有成立真正的商业协会,出现什么不好的事也没有协会之类的理下.其实单靠政府是不够的.

我们玉都的玉店就是规模上不上,现在四会没有玉开采,单靠从外进口玉器回来的,也快打造成中国的玉器之都了,

真有点为信宜的玉器的出路担忧.玉都何时才能真正让信宜人引以为荣呢????

[ 本帖最后由 水口人家 于 2008-1-3 00:45 编辑 ]

大漠苍鹰 发表于 2008-5-8 22:06

原帖由 水口人家 于 2008-1-3 00:44 发表 http://www.06681.com/images/common/back.gif
从外面进口玉回来自己加工,在南玉开采完的情况下,只有走这步了,不然就徒有虚名了.

的确是要成立个行业协会才得噶,不然还真是一盘散沙.

讲真的,我都不清楚信宜到底有没有成立真正的商业协会,出现什么不好的事也 ... 如果浪得虚名,真系有点遗憾啊

水口人家 发表于 2008-5-9 13:31

是很遺憾,想當年打造"玉都"的名堂出來并不容易呀!如今若失去"玉都"之名,都有點對不起祖先們呢!

凡尘欲世 发表于 2008-5-10 08:22

人好多时候是无柰的............

苡苡 发表于 2008-5-10 11:41

原帖由 凡尘欲世 于 2008-5-10 08:22 发表 http://www.06681.com/images/common/back.gif
人好多时候是无柰的............
整个国家有时也很无奈~#av%0025

萤火虫 发表于 2008-7-7 09:40

呵呵。
玉都。。

再来 发表于 2008-8-9 20:23

biggrin.gif 在广州的公交车身上,都打着四会玉器之乡

天哥 发表于 2008-8-11 01:00

玉都之名不是信宜的啦,早就比人地抢去咯.

心心 发表于 2008-8-11 01:12

信宜现在还有好玉的吗。。呵呵。现在只是在加工外来的料。而且技术在落后呢

草原 发表于 2009-4-25 10:47

购东北“丹东绿”回来加工!真无奈..........................

紫怡 发表于 2009-4-25 10:51

真不愿意(玉都)成为信宜噶历史。。。

海中的天 发表于 2009-4-30 14:33

浪得虚名

大漠苍鹰 发表于 2009-5-19 12:59

原帖由 紫怡 于 2009-4-25 10:51 发表 http://www.06681.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真不愿意(玉都)成为信宜噶历史。。。 不愿意又能怎样啊,浪得虚名有用么

梅花香自苦寒来 发表于 2009-5-28 15:51

经过。。。。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信宜“玉都”之名如何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