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根据《信宜市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综合改革两年行动实施方案》,我市稳步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推进村卫生站医保定点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推动医养康养结合服务发展,综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近日,记者走访池洞、水口、镇隆、洪冠等镇,了解相关成效。为积极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按照“统一岗位设置、统一招聘、统一调配与使用”原则,建立健全总分院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医共体牵头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共有25名医疗技术骨干下沉到各基层分院,参与分院的各项工作。11月28日,记者来到池洞镇卫生院,看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和至峰正在医共体联合门诊坐诊。
今年11月中旬,在和医生的积极推动下,池洞卫生院新引进了CT设备,目前已投入使用。在日常查房中,和医生也会积极和主治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给出专业建议。患者家属表示,在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到市医院的医疗技术,非常便民。
记者向市卫生健康局了解到,2024年1-9月,下沉到各基层分院的医疗技术骨干辅导各分院共开展65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专题讲课累计350次,质控病历约1100份,通过带教查房形式培训分院医务人员近2400人次,通过协调并派出59名医务人员到牵头医院进修学习。
为优化转诊流程,中山六院粤西医院/信宜市人民医院搭建“i信医”平台,鼓励基层执业医师注册“i信医”,推进医共体内入出院一体化管理,促进信息互联互通,逐步推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30%号源工作。
11月29日,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的数字孪生医共体指挥中心,看到数字屏幕上实时记录各镇卫生院的转诊数据。医共体数字急救协同救治平台上,转诊的救护车行驶轨迹也清晰显示。
通过“i信医”双向转诊功能,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初步诊疗后,根据病情需要被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来自水口镇的患者家属跟记者说,现在的转诊流程很方便,镇卫生院的医生也会在“i信医”上帮忙填写相关信息,转到市人民医院后,医生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到之前的就诊记录,医治过程更连贯,效果更好。
据了解,我市已实现县域医共体各总分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基本形成“基层检查+县级诊断”格局。我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已成功对接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可提供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跨地区、跨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服务,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正在推进对接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平台。
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我市加强乡村医疗队伍建设,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我市村卫生站合计979间,乡村医生1155人,其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225人,执业医师 88人,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共313人,占比约27%。
医保方面,村卫生站医保定点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有效推进,更多村(社区)卫生站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村民就医更加便利优惠。11月29日,记者来到水口镇高岭村卫生站,看到门口挂着“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的牌,医生正在为村民测量血压。卫生站里,配药室、注射室、检查室都有单独隔间,药物规范放置,环境整洁卫生。
记者了解到,高岭村卫生站的梁均胜医生在2018年已考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多年来一直在卫生站为村民们服务,村民们对医生的评价都很不错。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由市卫生健康局基于镇隆镇卫生院、洪冠镇卫生院试点改建扩建医养结合服务功能区,能够为低收入失能(失智)、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家门口医养结合”服务。11月29日,记者来到镇隆镇卫生院的医养康养综合大楼,看到大楼外部装修已完成,门前的凉亭也已修葺好,室外活动面积大,环境好。室内的装修也已基本完成,进入收尾阶段。各个病房明亮宽敞,不仅配备了诊室、药房、心电图等功能室,还有宣教文体娱乐室等可供病人更好疗养。
洪冠镇的医养康养结合项目也正在紧张施工中,大楼的间墙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水电安装。记者从院方了解到,大楼改造完成后,一楼将会开设全科门诊,医疗设备更加完善,二楼以上会开设养老科,配备康养设施,实现“医养结合”。
根据《信宜市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综合改革两年行动实施方案》,我市已实现县域医共体人员统一管理,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增量提质,医养结合服务更加完善,在村(社区)卫生站报销医保逐步推广,分级诊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来源:信宜发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