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黄华江推荐成为省级自然生态型河流优秀案例
茂名市黄华江推荐成为省级自然生态型河流优秀案例绘就河畅水清人水和谐绿美画卷
美景如画的黄华江。黄信涛 摄
茂名网讯 日前,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12个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其中,茂名市黄华江推荐成为自然生态型河流优秀案例代表。
美丽河湖是群众身边的优质生态产品。据了解,2023年12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开展广东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和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经验推广的通知》,正式启动2024年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工作。今年,省生态环境厅按“材料初审、专家评议、现场核查、厅内审议、社会公示”等流程进行综合评议,确定了12个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分为城镇型河流、自然生态型河流和湖库3种类型。其中,茂名市黄华江、广州市增江等4条河流主要流经区域位于自然地带,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水源涵养区、水域、河流缓冲带等重要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推荐成为自然生态型河流优秀案例代表。
黄华江是茂名信宜市的“母亲河”,属珠江水系西江的二级支流,北流河一级支流,在信宜境内河长98公里,流域面积1326平方公里。黄华江是一条落差较大的河流,河床平均坡降5.36%,水资源蕴藏量10.64万千瓦,素来有“黄金水道”的美称。随着经济的发展,黄华江流域内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水土流失严重,黄华江成为了一条“黄色水道”,导致雨季总磷超标问题频发;同时由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河道内小型水电站和闸坝众多,河道水系连通性不足,对河流水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夏季溶解氧偏低。雨季总磷和夏季低氧问题成为了影响黄华江水质稳定达标及水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
茂名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三水统筹”的科学治水思路,统筹建立“治污水、保供水、防涝水、美好水”的四水联治工作机制,以科学、系统、流域治理的思路推进黄华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
一是系统治水。2022年6月信宜市编制印发了《信宜市四水联治工作方案》(黄华江流域),同年7月,编制印发了《信宜市黄华江杨梅河流域水环境精准治理与水生态保护方案》(茂环信宜〔2022〕19号),围绕黄华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提出了三年行动的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清单,做到治水有责、治水负责、治水尽责。二是科学治水。聘请省内权威技术团队,2021年到2022年两年中,开展了107份水质研判分析,发现各类问题并整改超过500个,科学分析研判低氧成因和水土流失敏感区域,编制形成“两单一图”(问题清单、任务清单、问题点位图),提高了黄华江专业化治水水平。三是精准治水,建成了全省首个县级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在黄华江流域安装10座水质自动监测站、51台干支流自动监控摄像和61台小型水电生态流量监测设备,通过将数据接入智慧平台,实现“三水”监测的网格化管理,从而自动定位和预警分析水质和水相异常河段;积极探索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协同治理,精准控制面源污染。四是生态治水。按照“水质净化、管线隐化、岸坡软化、生态强化、景观美化”的“五化”思路,对沿程穿镇河道开展生态修复工程,修复长度4.8公里,修整隐化管网6公里,观景平台3座,生态跌水坝3座,构成了李树、楼房与美丽的生态河景相辉映的人水和谐的乡村美景。
目前,黄华江水体雨季浊度均值下降46NTU以上,夏季复氧能力显著提高,2023年Ⅱ类天数达到了99.4%,基本实现了日均值稳定达标,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水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有力推动了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优质的水生态环境底色,黄华江沿线钱排镇农户人均单项收入超2.3万元,是全国乡村特色产业10亿元镇。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曾经的“黄色河道”真正变成了“绿金水道”,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动人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潘宇丽 通讯员 傅锦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