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玉都风情网

搜索
开启左侧

[发展讨论] 深圳文博会反思:信宜除了南玉还有什么

[复制链接]
珠灵子 发表于 2014-5-23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珠灵子 于 2014-5-24 03:18 编辑

对于信宜网上论坛的讨论,灵子一向是很少参与的,不是灵子自大,而是很多人没法与之讨论,动不动就是骂人,这是信宜一些人在学术上不愿吸收别人经验的浮躁,也是灵子不愿与他们讨论的原因。
对于楼主所说的问题,并多次@了珠灵子,我深受感动,认真看了几遍,总结一些我的感受,与楼主讨论一下:
信宜乃至粤西的风俗习惯,非信宜特有,这是对的,但是把一个风俗文化进行深一步投入,挖掘其文化内涵而发扬光大,它就是独特的民间文化,这是可能的。
灵子在珠海、中山考察过它们的咸水歌,咸水歌不是珠海、中山独有,而是整个珠三角都受它的影响,但是中山人的投入与深度发掘,对咸水歌的流源、发展给予有效的梳理归纳,并能在民间得到有效的宣传鼓动,咸水歌得以有效的传承,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聚集了多少人的努力,从文化局到乡间民歌手,无不以自己的最大精力去传承这种文化。作为同源的珠海沙田民歌,在中山咸水歌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类)后,他们积极开发了咸水歌文化的水上婚嫁风俗文化,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成功。也就是说一种民间文化,它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同样是飘色,我们信宜的与吴川都能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因为信宜飘色多人同飘这特色与吴川黄坡游神文俗不同。
楼主所说到的信宜玉问题,也应该看到这个问题,在信宜没有专业人士对信宜玉文化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发掘,在网上看看,南玉搜索一遍,你会发现南玉基本是一种玉石工艺门外人的说辞,都抄自百度词条,而南玉自百度词条,是一个南玉业余爱好者所写的。
鉴于以上情况,灵子认为信宜人对自己任何文化都短缺于参与热情,这在是最致命的缺陷。因为连连本土民俗认识都不感兴趣,何来楼主所望的文化深度?楼主要求谈到核心、生命什么的,与普及认知理念是两码事,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对信宜文化的存在有一种记忆,而不是做什么专家,信宜文化的核心研究是拿政府工资人员应做的事情。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珠灵子 发表于 2014-5-23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牧云 发表于 2014-5-21 10:26
我不否认你所说的“玉石符合君子的特性”,但是这只是玉文化的一个方面吧,玉,石之美,我们也可以欣赏它 ...

灵子对信宜民俗研究不深,只因为本身不是研究民俗的,而流于表象这是事实。一些人连听都没有听过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连兴趣都没有,又怎么对他们要求说文化内涵呢?但愿一些表面的东西,能被人多看两眼,也许对后人是一种启发和企望,也就心满意足了。灵子谢谢你的支持!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珠灵子 发表于 2014-5-23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尔来看看 发表于 2014-5-21 11:09
在风情网上,很难看到有人认认真真的看帖,回帖,而且又有自己的见解了,看到你的回帖我倒是挺意外的。我 ...

介绍信宜文化,涉及到文化的核心与生命,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发掘的,如果有这样的资金提供,珠灵子改行把信宜文化来个全面系统的研究,并保证连某些民俗的起源、历史、 应响、发展、展望都涉及到!{:soso_e113:}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偶尔来看看 发表于 2014-5-2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灵子 发表于 2014-5-23 21:31
对于信宜网上论坛的讨论,灵子一向是很少参与的,不是灵子自大,而是很多人没法与之讨论,动不动就是骂人, ...

    其实我对信宜文化的了解不多,这篇帖子也只不过是偶然有感触,所以才写的。灵子你对信宜文化的了解远超过我,比我更有资格去讲信宜的文化。我这个帖子也没有涉及到如何推广文化的内容,“核心、生命”与“普及认知理念”确实是两回事,但是就好像我们读书时,只要掌握了它的“核心思想”,就自然而然的读懂了一篇文章。比如杜甫的诗,就如此,他带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绪。所以如果能够掌握信宜或者粤西文化的脉络发展——这个文化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发展的,现在人们是如何坚持它,未来它又可能会怎样发展——那么我觉得我们在厘清信宜文化的脉络之后,可以进而讨论信宜文化的“核心与生命”,掌握到核心与生命,我们就可以直入主题,通过信宜文化的核心把它的生命发扬光大。如你提到的“飘色”,其实在我所在的洪冠镇里面,是没有飘色的,可见这个文化传统其实是镇隆或者白话区一带的特色。它可以成为广东的的文化遗产,其实意义就在这里,它代表了这些信宜人们的一种生活风俗——这种风俗必然有他正面的意义。我一直认为你既然对信宜文化这么熟悉,那么你一定有能力完成这个创举。
    文化跟风俗我们常常混在一起讨论,风俗包含在文化里面,是民间特有的东西,反应了人们与大自然、他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固有习惯,这个可以窥见我们祖先的行为踪迹。不过正是如此,文化习俗也会有优劣之分,比如前段时间信宜大办杨筠松的纪念活动,我就非常不认可。这一点我在我另外的一个帖子之中讲得很明白,杨筠松是民间制造出来的“神”,我们研究他,是研究人们的心理需求踪迹,而不是确定他就是一个神,信宜的活动,看起来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过程。
    “咸水歌”我不大了解,但是看你的描述之后,倒是有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种生活风俗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这种影响让很多人去研究它、发扬它——这就是文化的生命。文化的生命力,是一个族群所以凝聚的关键,就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也是如此,虽然它现在隐而不显,但是我相信在未来,她会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她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她代表了整个民族对于人世的思考。就目前看来,信宜的文化并没有如此突出的一项,所以我说“水烟筒”、“三黄鸡”也许可以作为一个代表,既是这个意思。
    比如水烟筒,虽然它不是信宜特有的,但是它仍然深深的影响了信宜的人民——这种影响是好是坏,我就不说了。而“三黄鸡”原本是信宜的特产,结果在珠三角这边一般会改名成为湛江鸡,这说明既是我们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文化并没有被发扬光大。就“三黄鸡”来说,首先在它的养殖——走地鸡特色;其次是它的烹饪——白切鸡。这两种虽然不是信宜特有的,但是其中起到纽带作用的“三黄鸡”本身却是信宜的,信宜原本完全可以把这个三黄鸡发扬成为信宜的一大文化特色而不是特产,但是信宜政府显然没有去做。
    现在信宜人民,大部分有了一定实力之后,首先考虑到的是不是搬走,这点也从侧面反映信宜文化对自己的影响不大,没有一个凝聚力。有时候,这种凝聚力需要外接的刺激才能激发,很显然的例子是当年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海外华人的付出,这种刺激让汉人短暂的凝聚起来。另一方面南玉目前看来,是无法形成一个文化特色的,因为南玉毕竟是特产,我注意到现在街上买烧饼的那些人,往往有一个袋子,上面介绍自己卖的烧饼的由来,而且还有一个故事——这种特产就是文化;又比如那些白酒厂卖广告,最喜欢给自己的白酒弄一个历史,彰显自己的文化一般,如果没有文化,那么你这个白酒必然泯然众人。南玉也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偶尔来看看 发表于 2014-5-2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灵子 发表于 2014-5-23 22:45
介绍信宜文化,涉及到文化的核心与生命,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发掘的,如果有这样的资金提供,珠灵子改行把信 ...

慢慢来,终会有的{:soso_e113:}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怀想 发表于 2014-5-24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看看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石头一号 发表于 2014-5-24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宜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化底蕴。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珠灵子 发表于 2014-5-25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头一号 发表于 2014-5-24 22:15
信宜本来就没有什么文化底蕴。

信宜并不是没有文化底蕴,而是没人去发掘它,所谓文化底蕴,就是我们先民们的历史、民俗的形成与发展,它影响着我们的文化传承、心理取向、生活习惯。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珠灵子 发表于 2014-5-25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尔来看看 发表于 2014-5-24 17:58
其实我对信宜文化的了解不多,这篇帖子也只不过是偶然有感触,所以才写的。灵子你对信宜文化的了解远 ...

现在信宜的传统文化是分为两大部分的,就是溪垌文化与山区文化,比喻说南部溪垌文化的年例与北部山区文化的贺年习俗,就有很大区别。在过去,信宜山区的贺年舞耕牛、采茶戏、唱山歌、打醮会等,都带着鲜明的客家风俗特色和古代僚人习惯。而南部的飘色巡游、白花灯、娱神戏、傩舞都带着浓厚的古代俚人风格。而很多新一代信宜人对这些传统文化根本就不知道,很多信宜传统文化,多是民间传承文化,没文字记录,而正走向消失。在没有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情况下,凭借一种热情,对能找到的文字,放在网上,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信宜县志》记载:“迎春,装戏剧鼓乐,迎上牛于春牛亭,士女纵观为乐。”过去这种歌舞活动,在信宜的原新图地区,尤以茶山、洪冠、朱砂、旺沙、贵子、平塘、合水等乡镇较为普遍。而这一种传统文化,我曾经到新图一带作咨询,发现当地人对舞春牛知之甚少,只有老年人有多少残存记忆,更不要说去搜集它的出处和文化内涵了。这种高难度的整理,只有相关部门投入,要以人力物力才能完成的。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偶尔来看看 发表于 2014-5-2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灵子 发表于 2014-5-25 01:34
现在信宜的传统文化是分为两大部分的,就是溪垌文化与山区文化,比喻说南部溪垌文化的年例与北部山区文化 ...

你整理了这么多资料,为什么不把它们归类整理,然后分类集合成一本书呢?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真好笑 发表于 2014-5-25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摆出救贫老君座神主牌吸多D水才是正道鸭。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石头一号 发表于 2014-5-25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珠灵子 发表于 2014-5-25 00:19
信宜并不是没有文化底蕴,而是没人去发掘它,所谓文化底蕴,就是我们先民们的历史、民俗的形成与发展,它 ...

信宜的先民就瑶民。这里是汉人抢来的!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羊 发表于 2014-7-15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超级大水怪 发表于 2014-7-26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北乃信宜一绝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松鸡子 发表于 2014-7-30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华云雾随阳开 发表于 2014-5-21 23:14
信宜的竹器工艺品怎不见豋场?

竹器搞不过广宁
信宜人的网上家园,网聚信宜人的力量!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最新资讯,请关注信宜玉都风情网微信公众号:www06681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民生报料|讯闻

    民生报料|讯闻

    板块简介:信宜讯闻、信宜民生报料、信宜发展讨论、为构建和谐信宜而奋斗。

  • 今日主题: 3/全部主题: 97145
  •  发布规则

      本版致力于为信宜人民提供一个表达民意的平台、沟通的桥梁,为构建和谐信宜而奋斗,将宏扬信宜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
      玉都风风情网关于民生版贴子的声明:
      本网民生版中网友的所发的贴子仅代表发贴网友个人观点,与风情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网友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围观是一种力量、围观改变信宜】

      1、严禁有涉及反党反政,反动言论,以及不文雅不文明的语言。一经发现,本站有权在不通知作者情况下编辑或者删除!
      2、免责申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3、严禁任何有攻击他人的言行,一经发现立即封ID处理!
      4、请谨慎看帖,理性回帖.也请勿在本版灌水,要灌水请移玉步去水区灌
      5、发布信息时,请勿夸大事实,否则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并不作解析!
      6、报料提示:如果想报料得到回应,建议留下地址或者联系方式,方便后续跟进。


      “风情资讯”用户名所发布的内容,为风情网原创内容或已被授权发布的内容!

     热点图文

     最新动态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7 X 24小时在线客服

    电话:0668-8884681

    手机:13510735541

    客服QQ1:1592772589,客服QQ2:1368203218
    邮件:admin@06681.com
    Copyright © 2018-2022 信宜玉都风情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申明: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3 技术支持:信宜玉都风情 苏ICP备11037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