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 发表于 2018-1-8 09:29

信宜客家人的由来

本帖最后由 三号 于 2018-1-8 09:31 编辑

涯第一次听说    信宜客家人的由来

    信宜市东北部山区,聚居有一批客家人,约有三十万之众。其中平塘、新宝、合水、钱排、茶山、洪冠6个镇为纯客家镇。大成、白石、怀乡、贵子4个镇黄华江以东所有行政村,以及思贺镇,既通行客家话,又通行粤语。


由于客家人操客家话,把“我”说为“公式”,久而久之,当地客家话被俗称为“公式话”,客家人被称为“客家公式人”。



过去,信宜东北部山区是瑶人居住地,明朝桂粤边境瑶乱不断,此起彼伏。明万历年间朝廷命两广总督凌云翼调官兵二十多万,分十路进行铁壁合围。在罗旁(郁南)一带展开交战,史称罗旁战事。历时数月平息,此后泷水县改为罗定,取罗旁已平定之意,并升格为直隶州。又析东山地置东安县,析西山地置西宁县,将信宜之定康、信丰、感化、从善、镇南5个都(今信宜东北部乡镇)划给新设的西宁县。罗定直隶州的建立,化瑶乱效果甚佳。
  由于这次大规模围剿,瑶民死伤惨重,剩余的外逃避难或投降,致使大片土地归汉人管控。此时西宁知县进行“屯田”,对军官“授田立业”,还准许屯田官兵承包各地赋税。此时,参与征剿的官员随地守御落籍。如时任韶州(韶关)水师营千总罗仲率兵德庆征剿而御守罗定,携家属定居太平清水岗。其两个弟弟罗举、罗清也随迁到新宝、罗镜落籍,尔后子孙分迁入信宜等地。叶姓祖公叶胜(居乳源)随军征罗旁后,承包定康四甲的税赋,定居今新宝大坝清水村。张姓祖公张法传(居韶关)跟随高州参将陈璘征瑶后,将家眷迁到罗镜椽子山落籍,其子张春仁迁到今林垌定居。许姓居翁源县,明万历年间许常珍、许常理兄弟迁白龙堡木栏寨,子孙后迁入平塘。黄姓由乳源迁罗镜缘子山,于明隆庆年迁到平塘定居。李姓与凌姓在明末崇祯年间,由平远县迁入信宜钱排定居。可见,不少先祖多在明末迁入,且都是从福建、江西、湖南及广东韶关、乳源、翁源、梅县等地而来的客家人。


客家人迁入山区一带聚居,繁衍较快,不久成为主体居民。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封闭的小农经济使得各地人民之间很少交往,语言上一直保持客家方言。这些“客家公式人”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风俗。长期生产生活的磨练,使他们适应性较强,特别是生存能力很强,敢于应对各种苦难,善于处置复杂问题,形成了优良品格和尊老爱幼、俭朴节约的好家风。

来源:信宜时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信宜客家人的由来